争议与主张
时间:2025-06-01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保证担保案例,解读了我国担保法中相关比较复杂的法律规则。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准确地掌握保证期间的确认制度和起算规则,正确认识保证期间的性质与作用,厘清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的转换制度等担保法前沿法律实务问题。
签订借款合同及保证担保
2002年10月20日,龙洋机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某市银丰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8个月。该借款合同约定由凯祥矿业公司和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和“地公司”)分别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其中公司的担保份额为400万元,地公司的担保份额为1600万元。保证合同中约定公司应承担保证责任直至公司借款还清为止。然而,到期时公司未能清偿借款本息。
催款通知及诉讼
2003年12月15日,银行向主债务人公司和保证人地公司发送了催款通知,并于2006年8月12日由公司签收了催款通知。银行于2005年7月1日首次向另一保证人公司发送了催款通知,并且该公司在回执上签字确认收到。然而,当银行于2006年10月16日第二次送达催款通知时,公司拒绝签收,银行遂在当月提起诉讼。
抗辩意见
在诉讼中,主债务人公司对银行的债权主张没有抗辩意见,但提出由于经营困难,目前无力偿还债务。公司抗辩认为,银行在保证期间内未向其主张保证债权,故公司的保证责任已被法定免除。尽管公司曾在银行的催收通知书中签字,但由于超过保证期间,公司不应再承担保证责任。地公司抗辩认为,银行与该公司的保证合同中未约定保证期间,故其仅在借款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因借款已超期,其保证责任已履行完毕。此外,地公司在第二次签收催款通知书时已超过两年期限,由于保证期间不能中止或中断,第二次签收行为并没有法律意义,地公司不应再承担保证责任。
银行的主张
银行认为,两保证人的抗辩意见均不能成立。首先,两保证人的担保行为均合法且在诉讼时效内,故应承担还款法律责任。其次,公司在第一次签收催款通知书后却拒绝签收第二次催款通知书,显示出不诚信的行为。第三,保证合同中约定公司承担的责任期限是“直至借款还清为止”,故不存在保证责任超期的问题。第四,地公司在已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下继续签收催款通知具有重启诉讼时效的法律效果,不能成为免责的理由。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方式约定不明确的处理方法
一起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件。借款人刘某未按时还款,担保人崔某也未履行担保责任,引发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崔某的保证责任方式。评析指出,虽然借条上注明崔某为一般保证,但法律解释认为该注明不具备法律上的意义。最终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认定崔某应承担连带责任
-
劳动争议中的当事人
劳动争议中的当事人及劳动合同变更的步骤。针对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等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应列用人单位或其出资人为当事人。合同变更需经过提出请求、被请求方答复和双方达成书面协议等步骤,确保合法合规。
-
耕地转包合同书
耕地转包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明确了转包方与接包方的关系,以及土地的位置、面积、宽度、转包期限和金额。合同中还详细规定了转包价格与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交付土地的时间以及合同到期后的土地退还方式。此外,合同还涉及了权利和义务的特别约定、违约责任、争议解决
-
销售协议
销售协议的签订事项,其中包括买卖双方的名称、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以及货号、品名及规格、数量、单价等条款详情。协议中提醒了签订经销合同需要注意的风险,如商品规格、质量、销售区域等约定要明确,避免争议。此外,还详细说明了装运期限、保险、付款条件、单据、
-
甲乙双方商业招商合作协议
-
违约金的定义和意义
-
赠与房屋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