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保证效力 > 争议与主张

争议与主张

时间:2025-06-01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2914
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保证担保案例,解读了我国担保法中相关比较复杂的法律规则。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准确地掌握保证期间的确认制度和起算规则,正确认识保证期间的性质与作用,厘清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的转换制度等担保法前沿法律实务问题。

签订借款合同及保证担保

2002年10月20日,龙洋机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某市银丰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8个月。该借款合同约定由凯祥矿业公司和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和“地公司”)分别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其中公司的担保份额为400万元,地公司的担保份额为1600万元。保证合同中约定公司应承担保证责任直至公司借款还清为止。然而,到期时公司未能清偿借款本息。

催款通知及诉讼

2003年12月15日,银行向主债务人公司和保证人地公司发送了催款通知,并于2006年8月12日由公司签收了催款通知。银行于2005年7月1日首次向另一保证人公司发送了催款通知,并且该公司在回执上签字确认收到。然而,当银行于2006年10月16日第二次送达催款通知时,公司拒绝签收,银行遂在当月提起诉讼。

抗辩意见

在诉讼中,主债务人公司对银行的债权主张没有抗辩意见,但提出由于经营困难,目前无力偿还债务。公司抗辩认为,银行在保证期间内未向其主张保证债权,故公司的保证责任已被法定免除。尽管公司曾在银行的催收通知书中签字,但由于超过保证期间,公司不应再承担保证责任。地公司抗辩认为,银行与该公司的保证合同中未约定保证期间,故其仅在借款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因借款已超期,其保证责任已履行完毕。此外,地公司在第二次签收催款通知书时已超过两年期限,由于保证期间不能中止或中断,第二次签收行为并没有法律意义,地公司不应再承担保证责任。

银行的主张

银行认为,两保证人的抗辩意见均不能成立。首先,两保证人的担保行为均合法且在诉讼时效内,故应承担还款法律责任。其次,公司在第一次签收催款通知书后却拒绝签收第二次催款通知书,显示出不诚信的行为。第三,保证合同中约定公司承担的责任期限是“直至借款还清为止”,故不存在保证责任超期的问题。第四,地公司在已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下继续签收催款通知具有重启诉讼时效的法律效果,不能成为免责的理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购买存在权属争议的域名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存在权属争议域名购买行为的法律风险。域名在数据传输中标识计算机电子方位,在交易中如存在权属争议,可能导致资金与精力损失。为避免风险,建议在购买前咨询律师并拟定合同,若转让方隐瞒争议应追究违约责任。域名交易专业性强,寻求专业律师协助以确保权益。购买存在

  •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 劳务协议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相关规定,签订的关于电梯安装的劳务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安装周期、劳务费用的支付、双方责任、社会保险、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争议解决方式和附则等。乙方负责电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甲方提供协助和支持。双方约定了具体的

  • 市民王女士投保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争议案件

    一起关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的争议案件。王女士投保后因病住院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为由拒绝理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因为保险公司未能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且相关条款应解释为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

  • 中国境内机构能否自主对外担保
  • 股权转让协议
  •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