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庭审程序中,法庭首先会核对原被告的身份信息,包括到庭人数、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工作单位等。
法庭会宣布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应遵守的法庭纪律。
法官会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有申请回避的情况。
原告会宣读起诉状,并表明诉讼请求。
被告会针对原告的起诉状发表答辩意见。
双方当事人会提交并交换证据。
双方当事人会就证据表示质证意见。
法官会通过询问双方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进行法庭调查,以查明案件的事实。
法官会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调解,并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展开调解工作。如果调解成功,会出具调解书,案件审理完毕;如果调解失败或不同意调解,则进入下一个程序。
原被告双方会进行法庭辩论。
原被告双方会进行最后的陈述。
原则上,离婚案件的庭审会按照上述11个程序依次进行。但根据具体情况,法官也可能进行调整。例如,将调解程序提前到原告宣读起诉状之前进行。这种调整是符合程序要求的,因为根据法律规定,离婚案件应当贯穿始终进行调解。此外,整个审理程序可能需要多次开庭,特别是在证据较多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开两到三次庭。无论开庭次数多少,整个审理程序都不会变化。
根据新婚姻法第31条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协议离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协议离婚的男女双方必须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只有具备合法夫妻关系的当事人才能解除夫妻关系,非法同居关系的解除不适用协议离婚的规定。
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离婚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当事人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才能进行登记离婚。
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达成离婚的合意。双方当事人的离婚合意是协议离婚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就不能按照此程序办理。
协议离婚时必须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作出恰当、合理的安排,并达成一致的协议。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以保护子女合法权益为原则,做出合理、有切实保障的安排。
协议离婚时必须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进行适当的处理。财产问题主要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共同债务的清偿以及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尤其是离婚后住房问题等。
协议离婚必须合法。
以下情况离婚诉讼不需要请律师:
对于一些离婚案件,尽管争议标的额可能很大,但法律关系很简单,判决结果一目了然。例如,一方在婚前购买的房产,全额付款并办理产权证,婚后与另一方结婚。如果婚后感情不和,一方提出离婚,另一方要求分割房产。对于这种案件,只需花费几百元咨询律师,了解诉讼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即可。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另外约定,房产肯定是一方婚前财产,在离婚时不需要进行分割。对于争议标的额很大的离婚案件,需要特别注意,最好在决定是否请律师之前先咨询。因为离婚财产争议案件的律师费用通常根据争议标的额以一定比例分段累积收取。因此,如果不是很有必要,真的没有必要花费几千或几万元请律师。未来的路还很长,花钱的地方很多,还是能省则省。
对于一些离婚案件,双方争议最大的不是财产分割,而是精神赔偿或青春补偿数额的多少。除了法律规定可以提出精神赔偿的情形外,其他诸如婚外情、见异思迁等情况,通过离婚诉讼基本上得不到赔偿,更不用说巨额赔偿了。因此,在这类离婚案件中,律师的作用相对较小。
对于一些离婚案件,只需走程序,走过场,当事人只需到律所咨询一下律师,作下记录即可,根本不需要请律师。例如,涉及到一方或双方均不在国内的涉外案件,双方同意离婚,但必须按照法院程序进行。对于一些公证认证程序,只需了解后自己操作即可,也不需要请律师。
大多数当事人没有经历过离婚官司,对于到法院离婚感到害怕,就花费几千块钱请律师。有些当事人可能被对方抓住了一些所谓的“把柄”,但其实这些“把柄”没有实质意义,只是当事人过度放大了问题,或由于不了解法律而害怕对方的威胁,才会掏钱请律师。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建议您先咨询,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请律师(一般情况下不需要)。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