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 > 劳动行政关系的特征

劳动行政关系的特征

时间:2025-03-08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6997

劳动行政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在实践中,各国将劳动行政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因其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劳动行政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基本目标

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劳动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应当反映劳动关系的本质,并对劳动关系起到促进和保护的作用。

以维护社会利益为价值取向

在劳动力市场中,市场机制往往偏向效率而忽视公平。如果劳动关系完全由市场调节,其内在的不平衡性将导致激烈的冲突。劳动行政关系通过公权力的介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从而维护社会利益。

以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为重要方式

随着劳动行政管理任务的增加,一些国家将分权化程度视为衡量劳动行政系统管理效率的重要标准。各国都在探索分权模式,从“咨询性行政管理”到建立各种“准国家机构”。在中国,劳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国家机关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劳动力。国家机关将重点转向劳动关系的两端,即劳动关系建立前和终止后产生的社会关系,即以社会劳动力为管理对象。随着社会劳动力管理任务的增加,劳动行政机关授权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等从事一部分社会劳动力的管理服务任务。这些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机构已经融入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并成为劳动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

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根据《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也适用本法。劳动部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法适用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以及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与个人签订劳动合同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