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定程序,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经过一系列工作步骤。首先,需公布职位空缺和任职条件,并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式推荐预选对象。在进行民主推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公正评价被推荐对象,防止感情用事、拉选票等错误倾向;
(2)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推荐方式。对于班子不团结或推荐人数过少的情况,不宜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3) 认真分析和正确运用民主推荐结果。一般来说,推荐票较集中的人可作为预选对象,但也要防止完全以票定论。
根据拟任职位的要求,对预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并征求主管领导和被推荐人的意愿后提出考察对象。资格审查一般由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需要根据相关档案资料,按照规定的拟任职位资格条件逐项审核。同时,还要根据晋升的基本标准和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适当取舍。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进行晋升考核,并择优确定晋升人选。晋升考核是了解人才的手段,也是善任的前提。晋升考核需要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历史表现,而年度考核具有阶段性特点,侧重评价实绩。因此,不能认为进行了年度考核就可以不进行晋升考核,也不能忽视年度考核情况而进行晋升考核。应以年度考核为基础,认真进行晋升考核。
国家公务员的晋升考核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个别谈话。通过与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下级、同级及本人面谈的方式了解情况。
二是民主评议和民意测验。一般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召开评议会或座谈会,邀请各类人员参与对初选对象的德才进行评议。
三是考试的方法。将考试引入考核中,作为对传统考核方式的补充和完善。
根据管理权限,任免机关在进一步审核晋升人选的基础上,经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后依法任命。在讨论决定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时,任免机关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不允许个人说了算。如果拟晋升人选被否定,应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人选,不得擅自变动,仓促作出晋升决定。
此外,对于晋升领导职务的情况,需要先经过培训再任职。如果培训条件不具备,可以经任免机关批准先行任职,但必须在到职一年内完成培训。
《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的主要内容。该规定旨在健全用人机制,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保障机关和聘任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规定包括职位设置、招聘、合同管理、日常管理、纪律监督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详细说明了聘任制公务员的离职后的从业限制和招聘过程
公务员录用中的举报处理程序。在公示期间收到举报后,根据举报内容是否属实且与录用标准相符,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对于严重问题的举报,候选人将面临五年内不得参加公开招聘或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的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公务员录用的程序和条件,包括发布招考公告、
公务员辞职回避制度和任职回避制度的相关内容。辞职回避制度限制了公务员在辞去公职或退休后一段时间内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和营利性活动。任职回避则是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职务上做出限制,包括夫妻关系、血亲关系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地域回避
行政记大过是纪律处罚而非行政处罚的问题。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行政记大过属于纪律处罚种类之一,其影响包括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其他相关纪律处罚的类型和规定,以及解除处分的相关条件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