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访局2日对外公布了《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这一规则总结了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机制和规范工作程序,以确保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地。
国家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表示,《规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对信访诉求的分类处理,但已经、正在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除外,旨在贯彻诉访分离的要求。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诉求,有权处理机关应当根据诉求的具体情况,按照依法履职程序、适用其他法定程序、适用信访程序三类程序处理。
《规则》规定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对信访诉求进行登记甄别,并负责将其转送至有权处理机关。行政机关应明确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拟采用何种途径受理以及法律依据,以避免信访事项在多个部门之间出现推诿或故意拖延。
《规则》规定,对于信访人提出的诉求,如果同时可以通过诉讼解决,行政机关在受理前可以告知诉讼权利及法定时效,并引导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行政机关不能以信访人享有诉讼权利为由免除履行自身法定职责的义务。
为了解决一些应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问题涌入信访渠道的情况,我国于2013年开始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基本厘清了行政体系信访与司法体系信访的界限。2014年下半年开始推进依法分类处理工作,进一步在行政体系内部厘清信访与其他法定途径的界限。
据了解,目前,37家中央部委已制定了依法分类处理清单,并由国家信访局汇编后下发,并在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布。30个省份的省直部门制定了细化清单,26个省份出台了分类处理工作规程,大部分省份已经在市县层面推进了这项工作。《规则》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和制度化各地各部门的分类处理工作机制。国家信访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开展专题培训、跟进督导检查等工作,确保规则的落实和落地。
国家信访局发布的《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该规则明确了适用范围和目的,规范了工作程序,引导信访人向诉讼途径解决诉求。同时,为了推进依法分类处理工作,国家信访局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清单、公布工作规程等。该规则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和制度化各地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
实施网络司法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将下列拍卖辅助工作委托其他单位实施,委托协议书应该载明委托的事项、委托的日期、费用承担等内容。竞买人参与拍卖,需注册平台账号、完成实名认证、勾选同意竞买规则,并在拍卖竞价程序结束前交纳保证金,经人民法院或者平台确认后,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对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应当出庭应诉。第三条省人民政府的行政应诉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实施,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直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决定引起的省人民政府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