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承包合同中的责任约定与项目经理的民事责任
时间:2025-03-05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引言
实践中,企业法人和项目经理通常签订内部承包合同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司法实务中,有人利用内部承包合同中的条款,如“损失由项目经理负责”,来推定项目经理在诉讼中应承担实体责任。本文将分析内部承包合同,探讨项目经理是否应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内部承包的定义
内部承包是指企业将其内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承包经营的一种方式,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例如,商业百货公司将自己的百货店供应站进行承包,建筑企业将自己的项目经理部进行承包。然而,内部承包并不改变发包方企业本身的法律地位,而只是改变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方式。
内部承包与民事责任
在内部承包期间,承包人以企业的名义而不是个人的名义与外部进行民事交往。因此,由民事交往产生的权利由企业享有,义务由企业承担,并且企业的财产作为承包人对外进行民事交往的一般担保。因此,当承包人与外部建立民事法律关系时,该关系的一方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承包人。在建设施工合同中,与发包方签订合同的是具有建筑资质的施工企业,而不是项目经理部或项目经理本人。结算也是由建筑企业进行,而不是由项目经理个人进行。
合同约束力
因此,项目经理与施工企业之间签订的合同无论如何约定,都对双方具有约束力。这是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所决定的,合同约定不对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在经营期间,项目经理与第三人产生的法律关系所产生的债务仍由建筑企业承担。然而,建筑企业在承担责任后可以根据内部合同进行追偿。
委托关系与内部承包合同的影响
由于委托关系和内部承包合同的法律原理,项目经理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内部承包合同中的责任约定与项目经理的民事责任
内部承包合同中的责任约定与项目经理的民事责任。内部承包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方式,承包人以企业名义与外部交往,产生的权利由企业享有,义务由企业承担。项目经理与施工企业签订的合同具有约束力,但项目经理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委托关系和内部承包合同的法律原理
-
我国土地承包合同的除斥期间规定
中国土地承包合同中除斥期间的相关规定。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土地承包合同的除斥期间,但规定了承包期限。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对于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限需经特别批准方可延长。
-
一、变更和解除合同方面存在的问题
单方变更和解除合同存在的问题,涉及发包方和承包方两个方面。承包方可能出现合同主体变更、改变土地使用用途、改变承包性质或建房、承包改租赁及未交纳承包费等问题。发包方则可能受某些因素影响单方干涉承包方经营自主权,或在市场行情变化时单方收回土地或以高额承包
-
村委会未经村民同意承包矿产资源的合同是否有效
村委会未经村民同意承包矿产资源的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取得必须依法申请并获得批准。未经村民同意,村委会的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若合同被确认无效,应返还财产或进行补偿,过错方需承担赔偿责任。
-
甲方(发包人):
-
林地承包合同范本
-
建筑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的效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