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进行房改后,产权归属由个人拥有。在取得公房的合法产权后,对公房进行拆迁时,拆迁补偿款应全部归属于公房的产权人。房屋征收部门会对公房产权进行调查,以确定补偿款的受益人。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
第十五条:房屋征收部门应组织调查登记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并公布调查结果供被征收人查阅。
第十六条: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后,不得在该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或改变房屋用途等行为,以避免增加补偿费用。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不予补偿。房屋征收部门应书面通知相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期限不超过1年。
第二十五条: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订立补偿协议,约定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
一旦补偿协议订立,任何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根据中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一般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对于公产房的承租人来说,他们只拥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因此公产房并不属于遗产范围,因此不能通过继承获得。
然而,从社会安定和和谐的角度出发,一般来说是可以变更公产房的承租人的。根据建设部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住宅用房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死亡的,其共同居住两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可以继续承租。”
综上所述,公有住房的承租权取得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特别是原承租人去世时,承租权并不适用《继承法》的规定。但是,对于符合承租条件的承租人,经住房部门同意,可以变更承租人的姓名,延续承租权。
公房拆迁补偿款归属和公房继承问题。公房产权归属个人后,拆迁补偿款应全部归属于产权人。房屋征收部门会进行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公房不属于遗产范围,不能继承,但符合承租条件的家庭成员经同意可变更承租人,延续承租权。
公房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原则是:补偿款归实际产权人所有,产权人需要对承租人和同住人进行补偿。同住人是指在被征收房屋处具有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的人。根据《国有土
根据以上内容,摘要如下:被拆迁的房屋是公房还是私房需要先确定,私房要考虑是否夫妻共同财产;公房要考虑当地拆迁政策是否考虑同住人因素。若私房则拆迁补偿款归个人所有或夫妻
首先,家庭内部对安置补偿有约定的,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般应予以遵从。若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则应根据三项原则进行分配:。此外,如果被拆迁公房内居住未成年人的,对其实际承担监护义务的人,也可以适当多分拆迁补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