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送达 > 留置送达的法律要求与实际困境

留置送达的法律要求与实际困境

时间:2025-03-04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6943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是需要送达给双方当事人的,来保证双方当事人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诉讼权利。留置送达是人民法院的一种送达方式,那么,留置送达见证人可以是谁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1、留置送达的法定要件难以实现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留置送达需要满足以下要件:送达人应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并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然而,在实践中,邀请并无强制力,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也无法被要求接受邀请,其配合程度完全取决于对方的意愿。即使邀请见证人到场,也无法强制其签名或盖章。

2、留置送达不利于隐私保密

隐私是当事人不愿公开的秘密。在许多案件中,当事人希望保护诉讼行为和裁判结果等信息的隐私,不愿被他人知晓。然而,留置送达需要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这难免会引起邻居或其他人的围观,并可能导致他们了解到一些情况或者传播不正确的信息。这种情况对当事人,特别是企业和其他组织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3、留置送达见证人难以邀请

根据法律规定,留置送达需要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然而,一个地区的基层组织众多,送达人很难确定涉及的具体组织,并且寻找过程可能需要大量时间。此外,基层组织也不一定会派代表到场见证,有时甚至拒绝配合。有些基层组织自身威信不足,工作不规范,担心成为见证人,并害怕当事人的报复。因此,邀请见证人变得非常困难。

4、留置送达容易激化矛盾

对于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被告当事人及同住的成年家属来说,他们对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书的性质不了解,也不愿听取送达人员的解释。他们可能认为收到诉讼文书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并因为邀请见证人给他们造成不良影响而拒绝配合。这样,就会导致当事人之间及对法院的矛盾产生,被告往往会指责原告给了法院办案人员好处等,对办案人员进行恶言伤害。这种情况容易激化矛盾。

5、留置送达效率相对较低

在进行留置送达时,如果遇到有抵触情绪的当事人,送达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释工作,有时甚至需要1个至2个小时以上。此外,受送达人的住所是否有人,是否与成年家属同住,见证人能否及时配合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留置送达的效率。这种情况下,法律的威严也会受到损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送达回证的必要性和方式

    送达回证的必要性和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诉讼文书时必须附带送达回证并直接交给受送达人。当受送达人无法直接接收时,可以交给同住成年家属、法人负责人等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拒收,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等方式处理。此外,还可以采用传真

  • 如何查询法院传票

    法院传票的查询方式以及送达方式的相关内容。法院传票是法院特定程序及诉讼开始时发出的书面通知,可以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方式送达。传票应载明受传唤人的基本信息及传唤的事由等,受传唤人须依法签收。如有拒收情况,送

  • 留置送达的法律要求与实际困境

    留置送达的法律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困境。留置送达的法定要件难以实现,难以保证隐私保密,见证人难以邀请,容易激化矛盾,且效率较低。由于留置送达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执行之间存在诸多不匹配之处,因此需要寻求更有效的送达方式,以提高法律实施的效率和保护当事人

  • 财产保全程序及要点

    财产保全程序的各个要点,包括送达时间、申请程序、提供财产线索、担保、裁定、解除和赔偿等方面。人民法院在接受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申请人需自行提供明确的财产线索,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裁定一旦作出即生效,当事人需遵守,如有错误需

  • 能在法院内留置送达吗
  • 劳动仲裁书的送达方式
  • 如何选择合适的裁定书送达方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