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报酬,您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33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责任依法处理此类违法行为。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在立案后的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的调查,对于情况复杂的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解决:
您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咨询热线12333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如果您所在地区没有开通此热线,可以通过114查询,或者通过固定电话拨打。省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投诉电话可以在本空间的“阳光推荐”中查到。
劳动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属于劳务欠款类的案件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遇到拖欠工资等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千万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和暴力等手段,应当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否则,一时冲动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因触犯刑律而被追究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如果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差额部分;如果逾期不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劳动者在遇到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报酬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33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责任和相应处罚措施。劳动者应依靠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12333是全国统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咨询投诉电话。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的单位或劳动者,可以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决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的处罚。(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
在劳动局立案需要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或者劳动者的举报电话、在投诉信箱里提交的投诉信等,对于用人单位有违反行为的监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如果拖欠的工程款包含工人工资,可去劳动监察部门咨询,不过最后拿回钱还是要靠法院或者仲裁诉讼解决。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