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好坏事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因而被审计者十分关注审计的评价,会提出一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绝不能一味地满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要求或以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感情好坏,以感情论功过,作出不符合实际的评价而增大审计风险。经
2020-05-25
中国国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环节。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形势和审计工作实际,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进行事前安排,作出审计项目计划。
2020-05-25
上级审计机关对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每个审计组实施审计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关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
2020-05-25
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①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和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⑥复核固定资产保险范围、数额是否足够;⑨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复核本年度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⑩检查涉及固定资产购
2020-05-25
调查了解,就是调查了解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基本情况,是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对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可通过问题调查表和初步评价表进行反映。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审计人员进行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风险
2020-05-25
会计人员以发票记帐进行会计核算、计算应纳税款;财政、税务和审计等监督部门以发票作为财务税收检查的重要依据;收入方和付出方以发票作为收付的法律凭据,从发票的作用可以看出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如此,利用发票舞弊成了经济活动中一种很常见的行为,笔者在
2020-05-25
①查阅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健全性和完整性。②审查取得和减少固定资产时是否进行了检测鉴定,报废设备是否有内容完整的检验、鉴定、报批等批准文件。①审查固定资产账目的真实性。①审查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盘亏等是否经过批准,各种手续
2020-05-25
适当的职责分离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或无意的错误。例如,登记主营业务收入账与记录应收账款账分离,账簿记录与调节总账和明细账分离,记账的职员不得经手货币资金,赊销批准职能与销售职能的分离,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销售合同的谈判与
2020-05-25
离任审计报告审计包括领导干部离任和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种。所以,审计期间往往不止一个会计年度。与厂长(经理)任期的经济责任有关的会计资料及非会计资料,均构成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这是审计报告的正文,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重点。
2020-05-25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实施审计一方当事人包括:。国家审计机关,指审计署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审计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审计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审计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审计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行为,也包括财物等,如被审计单位有
2020-05-25
。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者的责任,更是单位领导者的责任。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控制和社会控制两个方面。根据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状况,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收支活动审计时,应在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查明会
2020-05-25
单项评价,指对某一具体的审计事项,据审查结果,对照审计标准所进行的评定,单项评价也称一事一评,涉及面较小,评价难度亦较小。一般在编制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时进行。综合评价,是指就被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料,根据审计结果,对照审计标准,从整体上作出的全
2020-05-25
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各种经济资料和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经营管理活动;而财务审计的对象仅仅是财会资料和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建设性和防护性职能,以建设性为主;而财务审计具有防护性和建设性职能,以防护性为主。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往往从财务审计入手,即从
2020-05-25
注册会计师应知道、了解“审计风险”是从哪里来?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审计风险”既带有“客观存在”性质,也有“人为因素”。客观风险是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的偏差而导致的。谓之有风险,主要是指公允价值的取得是否真正的客观、公允,如果有偏差或不实就隐藏了“审计风
2020-05-25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企业资产重组活动,最终影响企业资产重组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是审查资产重组各方是否为财产所有权的现有主体,资产重组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会使本企业产生协同效
2020-05-25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定员定额标准以及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审计机关在编制经费预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复核与审理后的办理程序,包括提出审计报告、处理处罚审计决定、建议处分和移送等环节。同时,文章还解答了税务登记变化时的办理程序以及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通报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审计结果报告包含对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审计范围的说明、审计发现和问题的说明、整改建议及跟踪审计情况。同时,纳税人需按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报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