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可上了法庭才知道,由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主张权利,致使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免除了责任。而本案第一次借款担保履行期届满时间为2006年6月,第二次担保履行期届满时间为2006年9月31日之前,李某未提供有效证据证实其在担保期内要求刘某承担担保责任,故李某要求其承担
2020-05-25
**金兴公司作为保证人为借款人韦-玮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2年,自本合同借贷条款规定的贷款到期之日起计算,借款人分期还款的,保证期间则自借款人未按时偿还每期贷款之日起计算。合同签订后,**田阳县支行按合同规定向韦-玮发放了款项,韦-玮借得款项后与**金兴
2020-05-25
借款期限届满后,第一被告未履行还款义务,第二被告亦未承担保证责任。2000年3月18日,该银行依法将债权转让给某资产公司并通知借款人及担保人。原告遂向无锡某基层法院提起诉讼,诉请第一被告、第二被告对原告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2020-05-25
2003年11月刘备向孙权借款100万元,期限一年,关羽在“保证人”一栏签名。2004年10月关羽意外去世。借款到期后,刘备无力偿还外出逃债,孙*遂要关羽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关-兴代父亲承担保证责任。同借款合同一样,保证合同也具有很强的人身性,保证人死亡后,合同效力应该
2020-05-25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与债务人协
2020-05-25
首先确定保证人的主体: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然后,不能作为担保人的三种情形。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保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方式。首先分析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审判实践,分析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的提出。作为保证人承担保
2020-05-25
连带责任根据《担保法》第十八条之规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分别就同一债务对债权人承担全部清偿义务的,为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人和保证人对债权人履行债务并无顺序和主次之分的限制。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负担,对债权人却更加有利。就债务人的内部关系而言,
2020-05-25
根据担保法第十八条之规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分别就同一债务对债权人承担全部清偿义务的,为连带责任保证。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负担,对债权人却更加有利。这种约定显然是连带责任保证,在合同到期丙公司不依约履行债务,或乙公司向丙公司主张债权,丙公司
2020-05-25
依此,共同保证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保证,在其个性要求范围外,应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第一种,保证原则上为普通保证,除非保证人在为保证时明示与主债务人负连带责任而产生连带责任保证,此为德国、法国、日本等规定。当遇有此类情况时,只有保证合同规定的条件完全成就
2020-05-25
保证金操作模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关于保证金担保效力,主要指当法院对保证金进行冻结后,债权人是否具有优先受偿权。综上所述,履约保证金并不简单地固定属于法定五种担保方式中的哪一种,其性质和效力应视合同中有关履约保证金条款的具体约定而定。对履约保证金条款的
2020-05-25
保证人可以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的范围,明确是对主债务、主债务的利息、损害赔偿金、违约金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内容的全部还是部分承担保证责任。
2020-05-25
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2020-05-25
破产中的强制和解制度是指为避免破产清算,由债务人提出和解申请并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并经法院认可的解决债权债务问题的制度。在债务人无保证人的情况下,和解的法律后果一般只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产生,较为简单,但若存在保证人,且和解后债权人
2020-05-25
《担保法》生效后的担保,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债权人无须通知保证人,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对受让人承担保证责任。
2020-05-25
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定担保形式。保证保险作为一种保险手段,是以转嫁被保险人即债权人所面临的投保人即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的风险为目的的一种保险。保证保险合同是以经营信用风险为合同
2020-05-25
保证担保范围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等,并可根据保证合同进行约定。保证人在债权转让时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在债务转让或主合同变更时需取得其书面同意。保证范围可因主债务减少而减少,新增债务需经保证人同意担保。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介绍了保证期间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保证期间的免除条件和特征。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在担保合同中能够容忍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的最长期间,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的法律制度。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必须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