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3]我们认为,在破产程序中,除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另有规定,则必须严格贯彻《担保法》关于保证责任方式的不同规定,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的问题是,
2020-07-21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保证人不知道诉讼时效已过而清偿的,保证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保证人追偿权要预先实现,必须向人民法院申报其保证债权,
2020-07-21
追偿权纠纷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担保责任追偿权纠纷,二是合伙债务追偿权纠纷。另外,担保法司法解释特别规定将保证人的追偿权同样赋予承担了过错赔偿责任的无效担保的担保人,开了过错责任可以追偿的先例。因此,担保人的追偿权成为保证人、物上保证人以及无效担保人均享
2020-05-25
本确认条款的效力独立于借条,借条无效不影响本确认条款的法律效力。《担保法》第十九条之规定,当事人对保证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对于王先生仅仅在借条上保证人一栏签名的情况,属于对保证责任没有约定,王先生应承担连带
2020-05-25
应该是继续取保候审,因为公安、检察、法院在取保候审这个问题上不能连续取保候审,只能各个机关单独办理,因此到了法院后要重新取保候审,叫你带保证人去说明法院采取人保取保。刑事案一般在取保候审的情况下需要保证人。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保证
2020-05-25
债务人与担保人同为一人,且没有其他物的担保的情况下,那种担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啊,因为债权人的利益没有切实保障。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主要是保证债务人能及时偿还债务,在债务人不履行时,由担保人代为履行或承担连带责任;反担保合同,这可以说是担保合同的从合同。
2020-05-25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
2020-05-25
合同到期后,吴某因经营不善致无力付还借款本息,保证人曹某、阚某亦未履行保证责任。同日,农*社与吴某、葛某、陈某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由葛某、陈某对吴某自2008年4月28日起至2009年2月26日止在农*社办理约定的各类业务实际形成的债权最高余额折合人民币5万元提
2020-05-2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可以提出符合法定条件的保证人进行担保。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应当履行保证义务,保证被取保候审人在不被羁押的情况下,随传随到,候审不误。包括监督被保证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至于罚款的数额如何确定,法律没有
2020-05-25
主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享有。主债权转让只是使债权人发生变更,而并不改变债的内容。因此,保证人须对受让人承担义务,即在原保证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债权让与后,债务人得以对抗原主债权人的抗辩权,同时也有权对抗新主债权人。需要注
2020-05-25
以此来保障主债权人先起诉主债务人,等判决下来之后,才能起诉保证人,从而保障了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
2020-05-25
对此,我国《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做保证人。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某些组织不得担当保证人,或者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担当保证人。因此,我国《担保法》第9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
2020-05-25
而且保证责任的承担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前还是届满后并不影响追偿权的成立。如果保证人仅使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或因其他方式使债务消灭,保证人无追偿权。如保证人自向债务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二年内未行使追偿权,又没有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事由,其不得再以诉讼或
2020-05-25
主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享有。主债权转让只是使债权人发生变更,而并不改变债的内容。在主债权让与后,债务人得以对抗原主债权人的抗辩权,同时也有权对抗新主债权人。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服从约定。如约定主债权转让须经过保证人
2020-05-25
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对受让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禁止债权转让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仍应当对未转让部分的债务承担保
2020-05-25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介绍了保证期间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保证期间的免除条件和特征。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在担保合同中能够容忍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的最长期间,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的法律制度。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必须积极
诉讼过程中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的情况,以及被申请人提供财产担保和其他应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当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措施或撤诉并得到法院许可时,保全措施目的已不存在,法院应及时解除诉前保全。同时,法院应严格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担保可以是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