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赠与合同是一种诺成性合同。即使没有签订书面赠与合同,只要赠与人自愿作出赠与的承诺,受赠人又愿意接受赠与,无论是口头、书面还是实际给付的形式,赠与都成立。
举例来说,父母向子女赠送自身财物(礼物),即使双方未签订书面赠与合同,只要子女已经实际接受了财物,赠与就成立了。因此,是否签订书面赠与合同并不影响赠与的成立。
然而,赠与是一种自愿无偿的行为,赠与人原则上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赠与。即使赠与人已经口头或书面承诺进行赠与,只要未将赠与财产实际交付给受赠人,赠与人通常可以随时撤销承诺,不再履行赠与。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如赈灾募捐、希望工程捐款等,赠与人一旦公开作出赠与承诺,就具有法律效力,赠与人不能随意撤销,否则受赠人或受赠机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尽管赠与合同可以轻易成立,但赠与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赠与合同要发生法律效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
一般而言,赠与合同的生效可以根据赠与财物的类型来判断:
王女士与李先生二婚后共同贷款购买房屋,李先生因脑血栓住院无法言语时,王女士发现丈夫将房屋抵押并涉及多个贷款材料的情况。王女士对此提出质疑,推测可能是为家里亲戚筹集资金。然而,涉及到的李先生的女儿和前妻表示并不知情,对王女士的猜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一起赠与合同纠纷案件。方某以结婚为前提赠与汪某5000元用于其子就学费用,后双方未能结婚,方某要求返还该款项引发争议。法院判决汪某返还方某5000元。案件涉及不同意见和法律评析,最终依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认定方某的赠与行为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在条
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后的撤销权问题。在权利转移前,赠与人有权基于特定原因撤销赠与;权利转移后,受赠人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扶养义务或未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亦可撤销赠与。同时,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有权在受赠人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
房产赠与的契税问题以及赠与后的撤销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房屋赠与需交纳契税,税率为现值价格的百分之六。关于赠与后的撤销,如果房屋未办理过户登记,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若已办理过户登记,则只有在受赠人违反特定条件时,赠与人才能撤销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