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选条件:
民生政策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时间为
2023-09-29
北京市公安局要求出警民警接到以上警情的出警指令后,应当迅速出警。
2023-09-28
偷税漏税的举报方式是:任何知情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携带举报资料到当地的税务稽查局举报。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本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
2023-09-28
注:提交证据材料,需同时提交证据材料清单。
2023-09-27
立案与受理虽然都有审理的意思,但实质上,他们还是有所区分的。受理并不代表立案,立案还是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的。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裁定不予受理与决定不予立案区别”,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立案与受理的区别相关资料,希望能为您解惑,详细请阅读下文。 “受理
2023-09-26
在社会舆论和上百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动下,二次房改有了实质性进展。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和迟夙生分别领衔30余位人大代表提出的深化二次房改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已经列入11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议案。
2023-09-26
大豆补贴每亩最高达到580元。进行大豆补贴品种、面积申报。进行大豆种植面积核实、公示。根据《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继续推进以减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优化粮食产能,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确
2023-09-25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应当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2023-09-25
行政给付,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的公民,给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行政行为。例如行政机关依法按照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物质帮助。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
2023-09-24
第八十七条 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第八十九条 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待遇,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鼓励发挥个
2023-09-24
赔偿要看是否有法律规定的情况出现,若无,一方要求赔偿没有。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2023-09-23
我国的离婚率一直不断增高,离婚人士越来越多。其中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的;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后,准予发放离婚证。那办理协议离婚的机关是怎样的?协议离婚的条件是什么呢? 大陆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
2023-09-23
怀孕后离婚了的,孩子的户口可以在其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该户口登记地受理后应当为其办理户口登记。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
2023-09-22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对仲裁机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可以对推翻劳动仲裁裁决书的。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
2023-09-22
(一)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2023-09-22
女工人的退休年龄及相关规定。女工人在满五十周岁后有权办理退休手续,但需满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纳条件。退休手续需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即可办理。法定退休年龄根据相关规定,男工人为六十周岁,女工人为五十周岁,特殊工种有所不同。严格遵循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是维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宪法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实现民主治理的具体体现。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公民还有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并需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它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