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劳动争议诉讼费的收取是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国务院出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三章诉讼费用交纳标准规定: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是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而向法
2024-03-15
人民法院依职权传唤证人、鉴定人的有关费用由人民法院先行支付,最终由败诉方当事人负担。为确保证言的公正性,提供证人、鉴定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预付因出庭作证或者接受询问的合理费用应交给法院,不能由当事人直接交给证人、鉴定人。证人、鉴定人出庭的费用应当限定在
2024-03-03
刑事判决罚金交不起的,经过法院查询确有此情况的,可以暂缓缴纳,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 罚金的缴纳 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
2024-02-15
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发回重审的,应当退还上诉人已交纳的第二审案件受理费。如果说你交了上诉费用,发回重审而没有退还上诉费用,再上诉时,不应该再交纳上诉费用。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两种案件:。合议庭组成人员中及有关人员依法应当回避而不
2024-02-15
经济合同纠纷起诉费用包括两大类,一是案件受理费,二是其他诉讼费用。财产案件受理费,会按照涉及财产金额大小,实行分段累计收取不等的诉讼费用。其他上市费用主要包括鉴定费、公告费、采用诉讼保全措施的申请费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以及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其他诉讼费用。
2024-02-12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三条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向当事人收取费用。第四条国家对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保障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
2024-02-08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和第十三条,当事人在合同纠纷打官司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对于财产案件,费用的计算是根据具体的诉讼请求金额来确定的。具体来说,诉讼请求金额不超过1万元的,只需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超
2024-02-04
事实的错误对刑事责任有着重要影响。事实的错误可以分为积极错误、消极错误和将一种犯罪事实误以为另一种犯罪事实的错误。对于积极错误,行为人并没有实际犯罪事实,因此不应承担
2024-02-01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除非胜诉方自愿承担。如果案件部分胜诉或部分败诉,人民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承担的诉讼费用数额。对
2024-01-27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财产案件除交纳案件受理费外,并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因为债权债务的诉讼时效,有普通的2年诉讼时效,也有短期的1年诉讼时效,还有因环境损害的3年诉讼时效,国际货物买卖争议的
2024-01-22
(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定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交纳标准。
2024-01-18
根据法院判决,官司胜诉方可以获得退还诉讼费用的权利。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败诉方需要承担诉讼费用,除非胜诉方自愿承担。如果案件是部分胜诉或部分败
2024-01-17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规定,合同违约的起诉费用根据合同类型和争议金额确定。起诉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以及相关人员出庭的必要费用。案件受理费根据诉讼请求金
2024-01-14
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通知次日起7日内交纳案件受理费;反诉案件由提起反诉的当事人自提起反诉次日起7日内交纳案件受理费。当事人逾期不交纳诉讼费用又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请,或者申请司法救助未获批准,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内仍未交纳诉讼费用的,由人民法院依照
2024-01-11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重婚罪的自诉案件不需要缴纳诉讼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不需要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
2024-0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一份刑事上诉状的范本,其中包括上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上诉理由等。上诉理由详细阐述了在原审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最终,上诉人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销原裁判、变更原审裁判或重新审判。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