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紧急情况下需要维修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
2023-07-07
总的来说,业主的知情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业主对有些问题不是特别的清楚,可以直接向物业公司咨询,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小区业主可以通过业主大会或者业主管理委员会跟物业公司协商沟通有些问题,总之,物业管理是需要物业公司跟小区业主共同配合的。
2023-07-06
业主知情权纠纷是指业主请求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公开依法应当向业主公开的资料和情况而引发的纠纷。业主作为建筑小区的共有权利人,对于涉及小区共有权利的有关情况和资料具有相应的知情权,这是实行小区自治的基本前提,也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有的内容之一。这就明
2023-07-05
(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该条款规定了业主所享有的知情权,同时,保留了一个“其他应当向业主公“其他应当向业主公开的情况和资料”的兜底条款。此外,业主们也可根据制定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相应条款去向业委会查阅相关资料。业主知情权的法律依据是《民
2023-07-04
业主知情权基于业主的共同管理权,是个体业主参与共同管理决策、监督具体管理情况的必要手段,因此知情权的主体为业主个体,因此单个业主作为知情权的实体权利主体,可以提起业主知情权之诉。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并非业主知情权的权利主体,不能提起业主知情权之诉。业
2023-07-03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对于业主委员会掌握的有关材料,业主享有知情权并有权要求查阅。(二)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以及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及会议记录;业主委员会侵犯了业主的知情
2023-07-02
物业服务合同、共有部分的使用和收益情况;除了上述规定的权利以外,业主作为消费者理所应当的享有消费者的知情权。(九)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综上所述,业主知情权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基本上
2023-07-01
业主知情权诉讼管辖法院是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除了上述规定的权利以外,业主作为消费者理所应当的享有消费者的知情权。事实上,关于业主知情权侵权纠纷也不是必须要向法院起诉,比如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公司的一些决定侵犯了业主的知情权,业主可以在第一
2023-06-30
但是,为了防止其他人的共同决定对自身利益的侵犯,按照公平原则,业主必然要求得到更全面的知情权,这是针对业主间利益诉求差异、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对自身权利侵害的防范,是对服从业主共同决定的义务的承担而获得的公平交换。这就是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对外的知情权。
2023-06-30
业主知情权纠纷是指业主请求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公开依法应当向业主公开的资料和情况而引发的纠纷。业主作为建筑小区的共有权利人,对于涉及小区共有权利的有关情况和资料具有相应的知情权,这是实行小区自治的基本前提,也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有的内容之一。《民法
2023-06-30
业主大会成立前,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物业所在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管,业主大会成立后,业委会负责通知房地产主管部门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通知专户管理银行将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面余额划转至业主大会开立的专项维修资金账户,并将有关账目等移交
2023-06-30
业主委员会或者经大多数业主授权可以提起诉讼。业主行使知情权请求公布或请求查阅的应当是实际发生的情况或实际存在的资料。因为业主他的个人虽然也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权但是它本质上只参与和分配收益,因此他也不可能一个人代表所有业主进行上诉。
2023-06-30
但是,为了防止其他人的共同决定对自身利益的侵犯,按照公平原则,业主必然要求得到更全面的知情权,这是针对业主间利益诉求差异、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对自身权利侵害的防范,是对服从业主共同决定的义务的承担而获得的公平交换。这就是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对外的知情权。
2023-06-30
物业公司和业主大会应该在第一时间之内向业主进行告知,如果没有告知,可以视作侵犯的业主的知情权。
2023-06-30
现在,小区资源共享的现实,使得业主不得不放弃独断权,而接受共同决定的制约。但是,为了防止其他人的共同决定对自身利益的侵犯,按照公平原则,业主必然要求得到更全面的知情权,这是针对业主间利益诉求差异、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对自身权利侵害的防范,是对服从业主共同
2023-06-30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
消费者权益的七大保护原则,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和获知权。这些原则保障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权益,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促进市场公平交易。同时,消费者有权成立社会团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
经销商的索赔权利和消费者的投诉权利。经销商根据《产品质量法》享有向生产商索赔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遇到质量问题或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也享有投诉的权利。消费者应注意投诉的有效时间,及时投诉并提供详细信息和相关凭证。投诉方式可以选择书面或口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