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按揭贷款承诺的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起即具有法律约束力。银行按揭承诺是银行作出的一种合法民事行为,一旦成立即产生法律效力。根据该法律规定,银行在出具承诺后与买卖双方形成合同关系,银行有义务履行承诺。如果银行拒不履行承诺,债权人(即买卖双方)有权要求强制履行。
二、二手房按揭贷款承诺中银行的义务
二手房按揭承诺是指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根据买卖合同约定,买方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出具保证买卖双方办理完毕房屋转让过户手续,并在国土房产局办理完毕抵押登记手续后,按约定向买方发放贷款并将款项打入卖方(或其委托人)账户的承诺。银行的义务就是将来给买方贷款,并将款项打入卖方账户用于支付买方购房款。
三、银行无法实现承诺的法律后果
除非存在不可抗力等免责事由,一旦银行拒绝履行承诺,买卖双方均有权通过诉讼行使请求权,并可要求法院判决银行强制履行。
四、政策调整并不一定构成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条件,指的是无法预测、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如洪水、暴风雨、地震、干旱、暴雪等)和社会原因引起的战争、罢工、政府禁令等。政策变化并不一定构成不可抗力,只有符合“三不”条件才能构成免责。就中国楼市而言,目前全国房价居高不下,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并持续打压房价,这已经成为公众所知。因此,不能将政策调整视为不可抗力。
张女士与王先生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并签署离婚协议后,王先生未按约定支付补偿金和帮助款共计120万元的情况。法院认定离婚协议合法有效,双方需按协议履行义务。法官提示,离婚协议涉及多方面内容,不能任意撤销。因此,建议夫妻在签署相关离婚协议时要慎重考虑。
债务人在存在多个债权的情况下,哪些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的问题。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不动产、动产抵押或质押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但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以抵押或质押财产实现优先受偿需依据法律进行。同时,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优先受偿无关,是否具备申请
我国关于房屋产权执行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当债务人逾期还款时,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财产。执行程序包括当事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否则对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可因某些原因中止或中断。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债务人签收催
我国继承法中关于赡养义务与遗产继承的关系。赡养义务人不履行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可能在遗产继承时受到少分或不分的处罚。赡养义务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可能会受到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