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同建立目的,为了保护弱者的利益,达到公平的目标,为格式合同,也就是所谓的格式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了限制:
1、提供格式合同一方有提示、说明的义务,应当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予以说明;
2、免除提供格式合同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格式合同无效;
3、对格式合同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释。
4、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提供者做出要约时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格式条款。所谓合理方式,主要是指能起到引起注意、提醒强调和吸引对方注意的方式。判断其是否达到合理的程度时,应当依据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1、文件的外形。从文件的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应当使相对人产生它是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条款的印象。
2、提起注意的方法。根据特定交易的具体环境,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可以向相对人明示其条款或以其他显著方式如广播、张贴公告等形式提醒相对人注意。在这些提醒方式中,应当尽可能采用个别提醒其注意,不可能采用个别提醒方式的,应采用公告方式。
3、清晰明白的程度,即提起相对人注意的文字或语言必须清楚明白。
4、提起注意的时间。提起相对人注意的行为,必须是在合同订立之前或订立过程中。
5、提起注意的程度,即必须能够引起一般相对人的注意。合理注意在不同情况下其确定的标准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应通过合理的方式提起注意而使相对人对条款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换句话说,应向相对人提供合理机会了解条款内容。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相对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认真考虑格式条款。
1、可能违反公平原则的风险。
格式合同制订者可能会过于强调保护自身利益,从而忽略了相对人的利益保护,存在因违反公平原则而影响合同效力的风险。《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格式合同中,格式合同制订者应当公平合理地确定合同相对人与其之间的权利,不得利用自身有利地位,损害相对人的利益。
2、免责条款风险。
《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所谓合理方式主要是指格式合同制订者以能引起相对人注意、提醒强调和吸引对方注意力的方式,通常可采取要求合同签字、个别告知或对这些条款以更醒目字体、字号标明注意事项、填写说明等。提请相对人注意必须在合同签订前作出,否则,则对相对人不产生约束力。
3、格式条款无效的风险。
《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决议,内容包括免去某职务并选举新任、辞职与聘任以及相关职务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决议应符合公司章程规定,不得超出经营范围、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决议需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存有争议的格式合同条款的相关问题。这些条款需符合货运合同的特点和目的,不得涉及一般性劳务或超出货运合同范围的事项。在解释格式条款时,如存在争议,应按照通常理解进行解释,并选择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此外,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的不一致情况也需特别
格式合同的定义、称谓、限制、法律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格式合同又称为定式合同、标准合同等,为了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利益,对格式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了限制,并明确了其法律特征,如向公众发出的要约、单方事先制定的条款等。在订立格式合同时,应遵循公平原则,并合理提醒
合同生效时间的确定方法,包括合同生效的原则、影响合同生效的批准、登记手续、约定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约定期限的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格式合同的定义以及合同生效的要件,包括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真实的意思表示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