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约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来合同责任的条款。免责条款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承担过多的责任。
然而,格式免责条款的大量使用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格式合同的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格式合同是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的,格式合同条款的使用人的垄断经营和对该行业格式合同条款制定的垄断性权利,排除了相对人选择和协商的可能性,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相对人的强制性。
格式合同的要约人凭借自身的强势垄断地位利用不合理格式免责条款肆无忌惮地侵害相对人的合同利益。由于格式合同的大量反复使用,对社会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国家必须对其进行干预和控制,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合同法》对格式免责条款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合同中的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此外,根据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如果格式条款具有免除一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情形,该条款也将被视为无效。
尽管格式免责条款受到严格的限制,但在现实社会中,格式合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和合理地判断格式合同及其免责条款的效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合同法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在订立合同时,采用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对免责或限制责任的条款需提请对方注意并说明。若格式条款违反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则该条款无效。在解释格式条款
示范文本与格式条款之间的区别。格式条款是不能协商的预先制订的条款,可以反复使用以简化谈判和降低交易费用。而示范文本则是参考性的,可以被双方协商修改,不一定为反复使用而制定。关键区别在于条款是否可协商及是否定型化。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具体包括欺诈或胁迫手段订立条款、恶意串通损害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加重对方责任排除权利、造成人身损害免责条款无效以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无效格式条款等。
格式条款的定义、特征以及与签订方式和方法的关系。格式条款通常出现在合同当事人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具有预先拟定、不允许协商变更的特点。政府合同虽使用格式条款,但因反映政府意志,应作为一般合同处理,发展商不是格式条款的提供人。在判断格式条款时,需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