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合同,又称标准合同、定型化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格式合同包括车票、船票、飞机票、保险单、提单、仓单、出版合同等。
(1) 要约对象:格式合同的要约向公众发出,并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期订立该合同的全部条款。
(2) 条款制定:格式合同的条款是单方事先制定的,对方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
(3) 经济地位:格式合同的制定方一般具有经济优势或垄断地位,而另一方为不特定的、分散的消费者。
(4) 合同解释: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应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区分格式合同和非格式合同:
1. 并非一方提出、交给对方签署的所有条款都是格式条款。格式条款通常只在合同当事人地位不平等、一方具有垄断地位、独占地位或优势地位时产生。
2. 是否格式条款与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方式、方法有关。如果一方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不与对方进行任何谈判,仅向对方出示合同文本要求其签字,则即使其使用的原本是合同范本,也要作格式条款认定和处理。
3. 格式条款必须出自合同一方。政府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起草、印制的合同,如广州市商品房预售契约,不能认定为格式合同。这种合同严格来说只反映了政府的意志,没有具体反映某一发展商和某一业主的意志,因此不存在“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问题。
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决议,内容包括免去某职务并选举新任、辞职与聘任以及相关职务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决议应符合公司章程规定,不得超出经营范围、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决议需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格式合同的定义、称谓、限制、法律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格式合同又称为定式合同、标准合同等,为了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利益,对格式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了限制,并明确了其法律特征,如向公众发出的要约、单方事先制定的条款等。在订立格式合同时,应遵循公平原则,并合理提醒
合同生效时间的确定方法,包括合同生效的原则、影响合同生效的批准、登记手续、约定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约定期限的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格式合同的定义以及合同生效的要件,包括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真实的意思表示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
格式合同条款的相关内容。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需注意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能制定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否则这些条款是无效的。文章还讨论了格式条款的法律意义和含义,包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