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公安机关不能追回的赃物不属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的赔偿范围。因此,追赃可以由强制措施转为人民法院判决的方式进行处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就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第二条,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
2024-09-01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第一百零四条,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
2024-09-01
2013年4月,被害人肖某在某KTV唱歌期间因为一些琐事与被告人王某、李某发生厮打冲突。被告人王某、李某分别对被害人肖某进行拳打脚踢,导致王某多处严重受伤。现肖某以王某、李某犯故意伤害罪起诉至法院,同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王某、李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此,
2024-08-31
高级人民检察院向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来抗诉后,高级法院裁定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该抗诉的法律效力只能引起再审,而不能影响到此后的再审审理程序。在再审中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审程序审理,原告、被告的诉讼权利与一审相同,原告有撤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4-08-31
当事人对刑事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检察机关进行申诉。(一)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律师可以提出;(二)对没收保证金决定不服的,被取保候审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提出;第十六条 收到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
2024-08-30
(一)上诉不加刑,有利于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因上诉权是其辩护权的重要内容,实行上诉不加刑的原则,就可以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而不敢提出上诉的顾虑,敢于依法上诉,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辩护权。被告人等提出上诉,是第二审程序得以
2024-08-30
3个月。(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
2024-08-30
刑事案件是否要坐牢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看法院的判决结果如果是缓刑,就不要坐牢。或者检察院不起诉,免予刑事处罚,也不用坐牢。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合议庭评议,就是合议庭全体成员共同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全面的
2024-08-28
我国民诉法未对是否准许撤诉之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实践中只能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在大力推进司法公正反对司法腐败的今天,讨论撤诉的标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法院应对此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在认为当事人之撤诉申请同时符合了以下几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裁定准许
2024-08-2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诉讼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百五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诉讼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对于情节较轻的,由检察人员以口头方式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情节较重的,经检察长决定,发出
2024-08-27
公诉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不会有“驳回检察院的诉讼”的情况。法院可能的处理结果有延期审理、判决有罪、判决无罪、准许检察院撤回抗诉。第一百七十八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人民检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
2024-08-27
3、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2024-08-27
第一,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是否都必须适用死刑复核程序的问题。
2024-08-26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情况也可以将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或者要求基层人民检察院协助侦查。基层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线索的,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对于刑事执行派出检察院辖区内与刑事执行活动有关的犯罪
2024-08-26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申诉人应是原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申诉最迟应在被告人刑罚执行完毕后二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刑事案件申诉人超过两年提出申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2024-08-25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合并的问题,指出这种实践违反了法律程序,易导致错杀和地方保护主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并设立独立的死刑复核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垂直领导。这样可以确保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正确适用,统一死刑适用标准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一部分,社区矫正具有惩罚功能。工作对象主要是特定罪犯,包括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等。工作定位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核心在于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该程序有助于保证死刑适用的正确性,控制死刑的适用以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同时也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对于保障公民权益、防止错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