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从而订立了合同。这种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重大误解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为了构成重大误解并产生使合同变更或撤销的法律后果,误解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如果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利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导致合同显失公平,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重大误解在合同中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一方将买卖合同误解为赠与合同等,从而改变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违背了当事人的初衷,这属于对合同性质发生的重大误解。
在即时清结或不具有人身性质的合同中,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一般不构成影响合同效力的重大误解。但是在以当事人信用为基础的合同中,以某种感情或特殊身份关系为基础的合同中,或者在以当事人的特定技能的合同中,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则明显属于重大误解。
如果一方将标的物品种误解,例如将冷冻机误解为冷藏机,这属于对合同标的本身的误解,会导致合同的目的落空,使误解者遭受重大损失。
如果一方将赝品当作真迹,将合金当作纯金购买,即属重大误解。但仅对标的物的非主要功能或效用发生的误解不属重大误解。
如果对上述的误解造成了误解者重大损失,那么这属于重大误解。如果未造成误解者重大损失,则不属重大误解。
法人授权委托书在合同签订中的效力,重点阐述了委托授权行为的证明力。代理证书作为委托授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能够证明代理权的存在而无需提供委托合同。即便委托合同无效或被解除,只要代理证书有效且未被收回,代理人凭借代理证书的行为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当委
艺名签订合同的法律问题。合同主体的法律规定要求合同主体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等,使用艺名签订合同不被法律承认。在审查合同主体资格时,需要注意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的签约问题、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情况、资质现状和履约能力评估等方面。确保合同
教师签订合同到期但继续在岗位工作的情况。若合同到期未续签但仍在工作,可视为双方以原有条件延续劳动合同的共识。劳动者有权请求雇主再次签署合同或支付经济赔偿金。合同到期后不续签,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会给代通知金。合同不续约的赔偿标准根据服务年限和当年度平
签合同时交房时间和销售不符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可视为欺诈行为并有权申诉撤销合同。同时,房地产草签合同在双方自愿且无违法因素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买新房签合同需注意审查出售方的真实情况和物业详细信息,包括面积、建造年份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