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如何确定

合同诈骗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如何确定

时间:2024-11-26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410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两者都产生于民事交往过程中,并且都以合同形式出现;第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所规定的义务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第三,合同诈骗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伴有欺骗行为;第四,两者都是非法占有特定物。尽管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区别两者的关键。

行为人主观目的的考察

1. 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的履行能力

在考察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虽然不能仅凭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来区分诈骗和合同纠纷,但是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某人在没有确保货源的情况下,为了营利而与他人签订了供货合同。尽管在收到预付款后,多方查找货源仍未成功,但该人表示愿意偿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该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并未具备履行合同的条件,但从他的整个行为来看,主观上并没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因此不能认定为诈骗,而应当视为合同纠纷处理。

相反地,有些人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也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但仍与他人签订合同。一旦货款到手,便大肆挥霍或逃之夭夭。这些行为明显表明,这些人签订合同是虚假的,其目的是骗取财物,因此应当以诈骗罪处理。

2. 观察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存在欺骗行为

从司法实践来看,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如果没有欺骗行为,即使合同未能全面履行,也只能作为合同纠纷处理,不能定为诈骗罪。因此,是否存在欺骗行为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罪。

为了界定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纷之间的界限,需要对欺骗行为进行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可能在事实上虚构了一些虚假成分,但并未掩盖其根本无法履行合同的事实,并且这些行为也未实际影响合同的履行。或者尽管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行为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这表明行为人并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因此不能以诈骗罪处理。

然而,对于那些伪造证件、使用假证件、编造谎言、骗取信任、掩盖其根本无力履行合同真相的行为人,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3. 观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是否采取实际行动履行合同

司法实践表明,行为人如果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在签订合同后,必然会设法创造条件使合同得以履行。即使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行为人也会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可以视为合同纠纷。

然而,有些人在合同签订后根本不去履行合同,一旦货款到手,就大肆挥霍,导致无力偿还。这种行为足以证明其根本无意履行合同,完全出于骗取财物的目的。因此,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处理。

4. 观察行为人在违约后是否愿意承担违约责任

通常情况下,行为人如果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即使发现自己违约或对方提出违约,尽管可能提出种种辩解以减轻责任,但一般会采取事在事有的态度,承担违约责任。

然而,有些人明知自己违约且无法履行合同,往往采取潜逃等方式逃避,使对方无法追回经济损失,这表明其主观上具有骗取财物的故意。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应以合同诈骗罪处理。然而,对于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在双方谈判中辩解否认违约的行为人,一般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而应当按合同纠纷处理。

5. 考察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合同未履行的原因不外乎主客观两种情况。查明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对于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合同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旦取得权利,就必须相对地承担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只享受权利而不愿意或主动承担义务,那么合同未履行是由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处理。

然而,如果合同当事人在享受权利后尽了最大努力去履行义务,但由于发生了行为人无法预料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这种情况应当视为合同纠纷处理,不能定为合同诈骗罪,因为行为人并没有骗取财物的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界定
  • 合同诈骗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如何确定
  • 口头约定算合同诈骗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