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
时间:2024-05-11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合同欺诈的定义
合同欺诈是指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在订立或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从而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决定,不平等地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要点
主观方面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包括故意内容、形式和产生的时间等方面的不同。
客观方面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在客观方面也存在差异。包括欺诈行为的种类、完成形态、行为方式、程度和侵害权利属性的不同,以及法律后果的差异。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实践方法
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在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非法占有目的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备条件。在实践中,可以分阶段进行判断。首先,合同签订之前,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行为人的一个“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因此难以找到事实依据来判断。其次,在合同签订之时,可以考察行为人是否虚构主体资格或具有履约能力。最后,在合同签订之后,可以观察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的履约行为以及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从而推断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非法获取财物数额的大小
合同诈骗罪是数额犯,要求行为人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而合同欺诈行为对数额没有要求。在判断合同诈骗罪时,除了考虑财物数额的大小,还要结合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来认定。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时,其非法所得数额才能成为影响欺骗行为法律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在认定非法获取财物数额时,应区分既遂状态和未遂状态,以实际损失或行骗数额为标准来判断。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确保法律的适用和公正性。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
投资协议能否成为合同诈骗
不能只根据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作为区分诈骗与合同纠纷的标准。但是,也不能否认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在某种情况下对于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又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分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需要对欺骗作具体分析。因此,应当以合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界定
-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刍议
-
口头约定算合同诈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