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 >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

时间:2020-05-25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729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受理法院]:

[裁判类型]:民事

[审判程序]:一审

[裁判时间]:

[裁判字号]:

[案例来源]:江苏劳动维权网

[案情摘要]:林先生前往W企业应聘销售经理,林先生向W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经理的书面说明。W企业正在策划扩大市场,急需一名销售经理来主管销售工作。因此,双方当即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W企业聘用林先生为销售经理,试用期三个月;林先生全权负责W企业销售业务,并对销售工作人员的聘用享有决定权。劳动合同签定后,W企业即要求林先生上班。四个月后,W企业发现销售业绩仍无起色,遂对林先生的工作经历产生怀疑。经查,林先生之前工作经历系虚构事实。W企业当即作出了解除合同的决定。林先生不同意,双方的争议于是产生。

[案例正文]:林先生前往W企业应聘销售经理,林先生向W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经理的书面说明。W企业正在策划扩大市场,急需一名销售经理来主管销售工作。因此,双方当即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W企业聘用林先生为销售经理,试用期三个月;林先生全权负责W企业销售业务,并对销售工作人员的聘用享有决定权。劳动合同签定后,W企业即要求林先生上班。四个月后,W企业发现销售业绩仍无起色,遂对林先生的工作经历产生怀疑。经查,林先生之前工作经历系虚构事实。W企业当即作出了解除合同的决定。林先生不同意,双方的争议于是产生。

分歧意见:

意见一:林先生进W企业是经过考核录用的,以往工作经历与目前工作业绩并无直接联系,W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没有依据。

意见二:林先生以往的工作经历是W企业录用其的参考条件,双方的劳动合同是因林先生采取了欺骗行为才签订的,现查证工作经历是虚构的,W企业可以作出解除合同决定。

律师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虚假工作经历是否可以成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

《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以上两条规定可知,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即产生了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但是,当事人如采取欺诈或威胁的行为签订了劳动合同,该份劳动合同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视为无效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无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效力问题。由于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劳动者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无效。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强调了在建筑行业中确定劳动关系的责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同时,农民工需要注意保存

  • 案情简介

    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原审被告进念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与原审原告郁*伟之间的合同纠纷。郁*伟在应聘时伪造了学历和工作经历,后被公司解雇并引发劳动争议。经过仲裁和一审、二审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公司需退还押金、支付工资、奖金、替代期工资、经济补偿金及利息,

  • 下班吃饭突发疾病是否属于工伤认定范围

    下班吃饭期间突发疾病的工伤认定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文件规定,若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且发生在工作时间内,可认定为工伤。工作时间的定义包括劳动合同规定的时间、加班时间等。而工作岗位指日常从事的工作或临时安排的工作。因此,

  •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合同无效案件。赤某因编造在日本某制药公司的职务经历,成功获得高薪职位后却因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法官提醒求职者,应聘时需凭借真实能力,避免使用虚假简历导致欺骗,最终产生不良后果。

  • 企业员工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 仲裁结果
  • 法院判决解除加盟合同有效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