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时间:2023-11-19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某食品加工企业与王小姐劳动合同无效案例分析
背景
某食品加工企业急需一名销售主管,王小姐应聘并提交了以往从事销售主管工作的书面说明。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王小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三个月,并全权负责企业销售业务。
争议
两个月后,企业发现王小姐的销售业绩平平,并调查发现王小姐所述的工作经历纯属虚构。企业因此决定解除合同,但王小姐认为自己正在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并即将取得业绩,以往工作经历与目前工作无关,因此解除合同没有依据。
分析
根据《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然而,如果劳动合同是通过欺诈或威胁等手段订立的,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该合同是无效的。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在本案中,王小姐为了达到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虚构了以往销售主管的工作经历,欺骗了企业并导致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王小姐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于无效合同。该无效劳动合同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后,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用人单位的知情权与知情权的履行义务
背景
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知情权,而用人单位也有知情权。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八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情况,而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
义务
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履行知情权的义务。在招聘劳动者时,用人单位应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关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的知情权的履行义务必须在劳动合同订立前完成。违反该规定的用人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知情权的履行义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某食品加工企业与王小姐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合同,王小姐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虚构了工作经历,欺骗了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应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关键信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职赔偿金是否一次性发放
离职赔偿金是否一次性发放及相关规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对于公司能否与员工协商约定经济补偿金的问题,虽然法律上允许双方协商,但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否则可能无效。员工应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调岗降薪问题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调岗降薪问题。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不能单方面变更岗位和降低薪资,除非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合同的变更需书面形式,并需双方各执一份。用人单位擅自变更劳动合同将导致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劳动者有权提起劳动仲裁。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劳
-
无营业执照单位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
无营业执照单位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针对无营业执照经营单位被依法处理时,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支付问题,有明确规定,即使单位被取缔,其出资人仍需支付劳动者报酬。同时,《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无营业执照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者仍应获得相应劳动报
-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基本情况的了解权与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基本情况的了解权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劳动者基本情况,以促进劳动合同的合法订立和履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应真实,否则可能构成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需承担法律责任。
-
公司未交社保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及补偿
-
公司签空白合同并有证据如何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