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时间:2023-11-19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某食品加工企业与王小姐劳动合同无效案例分析
背景
某食品加工企业急需一名销售主管,王小姐应聘并提交了以往从事销售主管工作的书面说明。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王小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三个月,并全权负责企业销售业务。
争议
两个月后,企业发现王小姐的销售业绩平平,并调查发现王小姐所述的工作经历纯属虚构。企业因此决定解除合同,但王小姐认为自己正在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并即将取得业绩,以往工作经历与目前工作无关,因此解除合同没有依据。
分析
根据《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然而,如果劳动合同是通过欺诈或威胁等手段订立的,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该合同是无效的。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在本案中,王小姐为了达到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虚构了以往销售主管的工作经历,欺骗了企业并导致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王小姐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于无效合同。该无效劳动合同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后,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用人单位的知情权与知情权的履行义务
背景
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知情权,而用人单位也有知情权。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八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情况,而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
义务
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履行知情权的义务。在招聘劳动者时,用人单位应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关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的知情权的履行义务必须在劳动合同订立前完成。违反该规定的用人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知情权的履行义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某食品加工企业与王小姐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合同,王小姐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虚构了工作经历,欺骗了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应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关键信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效力问题。由于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劳动者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无效。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强调了在建筑行业中确定劳动关系的责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同时,农民工需要注意保存
-
案情简介
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原审被告进念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与原审原告郁*伟之间的合同纠纷。郁*伟在应聘时伪造了学历和工作经历,后被公司解雇并引发劳动争议。经过仲裁和一审、二审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公司需退还押金、支付工资、奖金、替代期工资、经济补偿金及利息,
-
下班吃饭突发疾病是否属于工伤认定范围
下班吃饭期间突发疾病的工伤认定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文件规定,若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且发生在工作时间内,可认定为工伤。工作时间的定义包括劳动合同规定的时间、加班时间等。而工作岗位指日常从事的工作或临时安排的工作。因此,
-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合同无效案件。赤某因编造在日本某制药公司的职务经历,成功获得高薪职位后却因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法官提醒求职者,应聘时需凭借真实能力,避免使用虚假简历导致欺骗,最终产生不良后果。
-
企业员工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
仲裁结果
-
法院判决解除加盟合同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