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如果受赠人满足以下情形之一,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撤销权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即使在赠与合同已经部分或全部履行之后,赠与人在具备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撤销。与此相对应,赠与人享有撤销权,这是法律赋予赠与人的一种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与任意撤销权不同,法定撤销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条件成就时赠与人才能享有和行使。法定撤销权适用于普通的赠与合同,也适用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和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和受赠人附义务的赠与合同。而任意撤销权不需要任何条件,仅适用于一般赠与合同。
目的性赠与是指为了帮助受赠人达到特定目的而进行赠与。在目的性赠与中,赠与人要求受赠人将所赠财产用于特定目的。对于受赠人不按照赠与人要求的特定目的使用或者按照要求使用后仍有剩余的情况,我国合同法没有具体规定。有学者认为,目的性赠与合同适用赠与合同的一般规定,即在赠与财产交付之后,除非有法定原因,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然而,筆者认为,赠与合同存在于感情和道德因素之上。如果受赠人没有按照特定目的使用受赠财物,这无疑是一种欺骗和不尊重赠与人的行为,至少也与赠与人赠与财物的初衷相违背。而且,这种现象也不利于提高人们捐赠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赋予赠与人撤销的权利。
合同法中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前提和范围,以及债的保全之意义和价值。当债务人放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责任财产是债权受偿的担保,撤销权的存在价值在于保护债权人权益,防止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弥补债权的非支配性缺陷
撤销权除斥期间的举证责任问题。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目的是撤销债务人滥用财产处分权的行为。撤销权的法律依据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行使范围以债权为限。撤销权的期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一年内行使,债务人的行为发生起五年内没有行使则消灭。撤销权的性
撤销权纠纷的三种主要类型:撤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纠纷、撤销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纠纷和撤销债务人低价转让财产纠纷。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纠纷的概念和实例,并指出债权人可以撤销债务人的这些行为。同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合同私自修改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合同,特别是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同时,当事人需注意撤销权的消灭情形,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