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被砍毁果农因“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反成被告
1990年,西乡县城关镇葛石村八组村民袁*德承包了该村八组10亩多土地,先后投资50余万元。经过19年的辛勤耕耘,果园里的桃树已长到茶缸粗细。年可产鲜果2万余公斤,收入7万多元。去年4月,葛石村八组突然要求收回这片土地,因为第一轮10年合同期满后袁*德又向组里续交了10年承包费,至2010年到期,因此袁*德拒绝了该要求。去年5月8日,葛石村八组组长葛*德带着多名村民,闯进袁*德的果园,将千余棵树砍毁。
去年6月1日,本报对砍树事件进行了报道,随后西乡县公安局以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正式立案侦查。去年7月8日,汉中市价格认证中心认定袁*德被砍的1564棵油桃、枇杷、李子树树龄均为10年,果树价值44.42万元,果子价值13.66万元,共计损失58万余元。随后,警方对该案侦结完毕,制作了起诉意见书,向西乡县检察院移送了案卷材料。
原以为很快就能讨回公道,但让袁*德始料未及的是,去年7月28日他却接到了法院的传票,葛*德代表葛石村八组以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为由,将袁*德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袁*德交还非法占有的葛石村八组集体土地22亩;赔偿葛石村八组经济损失7.04万元。”
今年1月25日,袁*德拿着葛石村八组将他告上法院的材料,哭笑不得地对记者说:“葛*德雇人在果园砍树后,却将我告到了法院。我向法院提交异议申请,要求先刑事后民事处理,不料请求被驳回。今年1月11日上午,我坐在了法院的被告席上,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
侵权纠纷是否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以及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的纠纷类型。包括经济合同纠纷、房地产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等均可通过仲裁解决。最新资讯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的调整,侵权纠纷的解决将受到新的法律规范。
本文讨论了建设工程合同中一种常见的运作模式,即由联建单位中的一家出面订立合同,负责工程建设的日常事务,其余各方或是提供土地、资金,或是负责项目立项,一般不与承包方直接发生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当发包方和承包方发生合同纠纷时,对于责任主体的确定存在争议。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目前仍应适用诉讼时效。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的这种债权属性,是理论上其适用诉讼时效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司法实践当中土地承包经营权适用诉讼时效的依据。但是这有待于法律对此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目前对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仍以适用诉讼时效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