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与拆迁方谈判时的技巧

与拆迁方谈判时的技巧

时间:2024-03-2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116

被拆迁谈判技巧:诉讼期间无权裁决

根据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12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被拆迁人提起告拆迁许可证的诉讼,拆迁行政裁决应当中止进行,从而避免发生后续的合法行政强拆或司法强拆,这对被拆迁户非常有利。

被拆迁谈判技巧:精心设计行政诉讼中止行政裁决

在拆迁人声称要裁决或刚刚通知被拆迁户参加裁决会时(一般为提出裁决申请到裁决书下达的一个月),被拆迁户可以到基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般而言,在拆迁范围内未走一半人时或拆迁公告刚下两个月前不宜过早提起该诉讼。通过诉讼将拆迁人拖入泥潭,使其无法及时获得行政裁决。没有行政裁决,拆迁人根本无法实施合法的强拆,这就是釜底抽薪。

被拆迁谈判技巧:公告拆迁期间谈话技巧

当拆迁公告颁布后,拆迁人的工作人员约被拆迁人洽谈拆迁协议时,如果被拆迁人的合法要求(如要求产权调换)被拒绝,被拆迁人应依法提出合理主张,耐心与其洽商。说话要和气,切不可激化矛盾,更不可使用类似于“没有多少钱我不搬家”之类的话语。

被拆迁谈判技巧:诉讼期间作出裁决的后果

如果在诉拆迁许可证一案二审未结案的情况下,拆迁主管部门仍然违法作出裁决,被拆迁人可以向最高法院申诉,该裁决肯定会被判决为违法无效。依据该违法无效的裁决而进行的后续司法或行政强拆裁判或决定都将被视为违法无效,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

被拆迁谈判技巧:案件办理与诉讼费用

当然,如何办理以上案件,是否需要请专业人士或律师代理,这要根据被拆迁户的综合情况而定。以上诉讼由一人提起算作一案,几十人或上百人因诉讼请求共同而起诉的也只算作一案。一个案件法院只收取50元的诉讼费用。但是,对于不服拆迁裁决的案件,每户算作一案,不能并案审理。

被拆迁谈判技巧:法院受理后及时启动第二个行政诉讼

法院受理后,即使被拆迁人的理由十分充分,大多数法院会在最短时间内判决原告败诉。此时,要在第一个案子判决之前及时设计第二个诉讼,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拖延时间。

被拆迁谈判技巧:要求中止第一个行政诉讼,继续采用合法的手段延长第一个行政诉讼案件的时间

  1. 被拆迁人可以在第一个案件一审判决下达之前或之后(不可超过二审判决书下达的时间)针对阅卷时了解到的被告所提交的证据存在的问题,提起第二个行政诉讼。
  2. 法院受理第二个案件后,原告应携带第二个案件的受理通知书,主动向第一个案件的法庭提交书面的中止诉讼申请书,请求法庭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行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1条第6项的规定中止第一个案的诉讼。如果法院不中止并继续作出判决,该判决将被申诉到北京最高法院并被撤销。记住:第一个案件中止的时间越长,对被拆迁户越有利。因为拆迁人等不及,就只能自己提高补偿标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

  • 海口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若干意见

    海口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的若干意见,重点保护被拆迁户的利益。特困户低保户在安置上享受优惠待遇。拆迁补偿可采用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方式。意见提高了临时安置费用,并详细规定了各项补助标准。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 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方法

    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方法。违法建筑指未经批准擅自建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占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用地等建筑。处理方面,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土地并拆除建筑物等;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规划许可证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

  • 江苏拆迁政策的变化
  • 广州市出台住宅拆迁补偿最低面积标准,保障居民权益
  • 城市旧城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