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应遵循什么的原则
时间:2024-07-04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合同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文书,合同由双方当事人进行签订,如果是三方合同的还会有第三人签订。合同签订后就要按约定履行,合同履行的时候有一定的原则,那么合同履行应遵循什么的原则?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合同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
根据《合同法》第60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等方面进行适当履行,以全面完成合同义务。合同是在法律约束下成立的,因此合同当事人应当受合同约束并履行约定的义务。尽管《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用词上有所不同,但实际上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2、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合同法》第60条第2款的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进行诚实信用的履行。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市场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讲求信用,恪守承诺,诚实守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该原则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是一个抽象的法律概念,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特定案件进行具体化,并随着社会变迁不断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3、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还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协助对方当事人履行其债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债务人的给付行为需要债权人的积极配合,否则合同的内容难以实现。尤其在建筑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提供服务合同等场合,债务人的给付行为更需要债权人的协助。因此,履行合同不仅是债务人的事,也是债权人的事,协助履行往往是债权人的义务。
4、情势变更原则
情势变更指的是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前,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导致合同基础发生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将会造成显失公平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解除合同,以消除不公平的后果。情势变更的实质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运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要约承诺的生效日期
要约的生效日期和承诺期限的相关法律问题。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到达主义原则得到体现。同时,还探讨了送达的定义、撤回或修改要约的权利、数据电文形式的要约的到达时间等问题。关于承诺期限,如果约定了期限,受要约人应在期限内接受要
-
投资协议
甲、乙双方签订的投资协议,其中包括投资额、合作期限、担保、投资收益、违约责任、纠纷解决等条款。协议规定乙方因运营资金缺口向甲方寻求投资,甲方不参与日常业务管理,乙方自行承担债务。协议还规定了详细的出资方式、认缴的出资额及比例、出资实际缴付时间等,并强
-
交通事故后起诉保险公司是否必要
交通事故后是否需要起诉保险公司才能获得赔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会履行理赔义务,不必起诉。争议处理可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险理赔的原则包括重合同、守信用、实事求是、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
一、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和迟延履行责任
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和迟延履行责任,介绍了合同有效期的概念和自然终止的相关规定。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履行期限,如未约定可协议补充或根据合同相关条款和交易习惯确定。当事人迟延履行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有效期届满后自然终止,但部分条款仍继续有效,包括结算和清理条
-
网购纠纷的管辖法院确定原则
-
房屋转租合同需附带原合同吗?
-
合同终止的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