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要素 > 合同法律师谈先合同义务若干问题

合同法律师谈先合同义务若干问题

时间:2020-05-25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2394
合同法规定以诚实信言用为依托,作为一种合同附随义务。可是在实际中,先合同的义务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先合同义务若干问题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法律师谈先合同义务若干问题

在中国,先合同义务被学说继受之后,为合同法所肯认。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2条和第43条之规定,先合同义务被限定为“合同订立过程中的义务”。

第一、诚信缔约义务

《合同法》第42条第1项关于“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的规定,属于此类。该条项中的“恶意”,可谓实务中需要解明的问题。根据《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215条第3款的规定,所谓“恶意”,是指一方当事人在无意与对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开始或者继续谈判。

第二、告知义务

《合同法》第42条第2项关于“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规定,属于违反信息告知义务的情形。其中,“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属于典型的不作为;“提供虚假情况”属于典型的积极作为。

我们认为,《合同法》第42条第2项该条该项并非关于一般性的告知义务的规定,而应理解为特别规定,即针对“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告知义务的规定。至于如何判定告知义务之有无,如何确定其边界,则难以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答案。比较可行的方法应是依个案具体情况,根据法律有关规定、交易习惯如何,以及应否发生告知义务之利益衡量等综合判定。

第三、保密义务

《合同法》第43条关于“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规定,当属此类。

第四、其他先合同义务

《合同法》第42条第3项关于“有其他违反诚实信用的行为”的规定,虽然没有具体化,但为“先合同义务”的在中国法实践上的发展预留了充分空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合同法律师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所涉及的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包括诚信缔约义务、告知义务、保密义务以及其他先合同义务。文章详细解析了《合同法》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实践中的解释和应用,如“恶意”的界定、告知义务的特殊性和判定因素、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等。同时,也

  • 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的处理方法

    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的处理方法。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可以申请撤销因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合同中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条款无效。当事人可请求变更或撤销显失公平的合同,但不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

  • 招投标合同的债权债务转移问题

    招投标合同中的债权债务转移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招投标合同一般不允许债权债务转移,但在特定情况下是允许的。同时,债权转让通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和债权人、受让人、债务人共同订立债权转让协议书。

  •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问题,介绍了相关法律规定及其背后的原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有效性取决于权利人是否追认。文章详细阐述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以及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等三种效力待定合同

  • 买卖合同的定义和义务
  •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