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履行方有权中止履行合同,并应当通知对方,并给予对方合理期限,以便对方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是一种行使权利的行为,并且是合法的行为。如果先履行方在履行期满后未履行债务或迟延履行,这并不构成违约。中止履行的目的是暂停或延期履行,而不是使现有的合同关系消失,而是维持合同关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则构成违约,后履行方可以要求先履行方承担债务责任。先履行方在中止履行时,应当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后履行方。
在合理期限内,如果后履行方未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并要求先履行方履行合同,先履行方可以拒绝履行。
在合理期限内,如果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先履行方应当继续履行合同。一旦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先履行方就不再面临对方无法支付的风险,因此应当恢复履行合同。
如果合理期限届满,后履行方未提供适当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则产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及其行使条件。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对方未履行义务前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构成要件包括双方互负对价债务、未先履行义务、债务已到履行期以及对方未履行或提出履行。行使条件则是同一双务合同存在、双方同时履行到达期限且对方未履行
所谓票据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对一般票据债权人或特定票据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提出一定的合法事由,以拒绝履行其票据债务的行为。票据抗辩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票据抗辩权只能针对票据请求权来行使,第二,票据抗辩权的法律效力在于阻却票据请求权的效力,从而使得票据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