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3条第二项规定了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的抗辩权。票据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根据合法事由拒绝履行票据债务,以抵制持票人的债权请求。抗辩原因是指票据债务人提出的合法事由,而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拒绝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权利。票据抗辩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只能针对票据请求权行使,二是其法律效力在于阻却票据请求权,使票据债务人能够拒绝履行票据债务。
票据抗辩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权利。首先,票据债务人可以对票据权利未产生或无效的抗辩。例如,根据《票据法》第8条规定,票据金额应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若不一致则票据无效,票据债务人可以提出此类抗辩。其次,票据债务人可以对票据权利已消灭的抗辩。根据《票据法》第55条规定,票据丢失后,权利人可以申请法院作出除权判决,票据债务人可以依据此判决对持票人提出抗辩。再次,票据债务人可以对票据权利排除的抗辩。这指的是票据债务人在不否定票据权利的前提下,对特定票据债权人提出抗辩。这类抗辩包括不优于前手的抗辩权和知情的抗辩权等。
根据抗辩效力的不同,票据抗辩可以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
对物的抗辩是指票据行为不合法或票据权利不存在,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任何不特定的持票人提出抗辩。这类抗辩基于票据本身的瑕疵,抗辩事由具有客观性,因此也被称为“客观抗辩”。无论票据如何流转,抗辩权都不受影响,因此也被称为“绝对抗辩”。这种抗辩主要基于票据本身的无效、票据债权已消灭或票据已失效等抗辩原因。
对物的抗辩中,根据抗辩人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一切票据债务人可对一切票据债权人提出的抗辩,包括缺少法定要件而票据无效的抗辩、对不依据票据文义而提出请求的抗辩、票据债权已消灭的抗辩等。二是特定票据债务人提出,但可以对抗一切票据债权人的抗辩,包括欠缺票据行为能力的抗辩、票据伪造、更改的抗辩、保全手续欠缺的抗辩等。
除了对物的抗辩外,还有其他一切抗辩,主要是由于债务人与特定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这种抗辩只能向特定债权人行使,一旦持票人变更,就不能主张抗辩。因此,这种抗辩被称为对人的抗辩,或称为“相对抗辩”、“主观抗辩”。它包括基于原因关系而主张的抗辩、持票人欠缺受领票据资格的抗辩、基于当事人之间特别约定的抗辩、欠缺交付行为的抗辩等。
票据抗辩权的不当行使会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票据流通的正常秩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票据法》规定了对票据抗辩的限制。除了法定的特殊情形外,票据抗辩不随票据流通而转移,只限于直接当事人之间有效。这种限制被称为抗辩切断原理。抗辩切断原理的存在有利于债权的实现,同时也符合票据的流通性。
担保公司拖车行为的合法性。江某因无法偿还债务,其抵押给担保公司的汽车被拖走。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担保公司有权对抵押物进行监管并在违约情况下采取措施,因此驳回了江某的诉讼请求。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构成条件包括双方存在同一双务合同、债务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等。效力方面,后履行一方有权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当时拒绝其履行要求,且行使不安抗辩权时仍可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信用卡是否可以进行财产保全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要信用卡与案件有关或符合申请保全的范围,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查封和冻结。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信用卡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包括构成要件和如何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等。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对于先履行抗辩权,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未通知不构成合同责任;而对于不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对于先履行义务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部分履行的情况,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通知对方,给予对方改正机会,以减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