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许某的陈述,她在上班途中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对方负有主要责任。经过有关部门的调解,她被要求承担40%的损失。然而,事故发生后,她多次要求所在厂里进行工伤申报,但却一直未能得到审批,并且没有收到与工伤相关的工资和费用报销。
由于得不到所在厂的支持,许某决定自己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工伤。最终,她被认定为10级工伤伤残。
许某多次要求某厂支付与工伤相关的待遇,但都遭到拒绝。某厂辩称,他们只同意支付许某的医疗费和劳动能力鉴定费,但对于许某要求支付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工伤期间工资等提出异议。
许某对某厂提起了诉讼,并将案件提交给了清浦法院。法院审理认为,如果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需要接受治疗,他们应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在停工留薪期间,员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对于住院治疗工伤的员工,所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支付住院伙食补助费。
最终,法院判决某厂支付许某的医疗费等共计九千余元。
上班时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原则和处理步骤。在事故发生后,应先保护现场并报警处理。当事人可以选择获得工伤赔偿或侵权赔偿,但赔偿内容不可重复。处理步骤包括责任划分、保留肇事者相关身份资料和医疗费用押金单等。
雇佣关系中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与处理。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雇主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若由第三方侵权造成,雇员可要求第三方或雇主承担责任。对于单位驾驶员,执行职务时发生事故,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而无追偿权;非职务行为则不承担
交通肇事判刑后无赔偿能力的处理办法。刑事判决处理视情节轻重而定,如果因负事故主要责任而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可能会被判处相应有期徒刑。对于赔偿责任处理,若驾驶员无力赔偿,可由其单位或车辆所有人垫付。当事人可与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和受害者家属沟通协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实施规定,内容包括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涉及的各方职责、处理程序、费用承担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事故,涉及军队、外籍人员等特殊情况也需依照规定处理。当事方需配合提供证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