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规定,串通投标罪的主体分为招标人和投标人两种。招标人是特殊主体,而投标人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此外,根据刑法第231条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单位犯了串通投标罪,将会实行两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串通投标罪属于共同犯罪,构成本罪的投标人或招标人都是共同犯罪的实行犯。行为人有可能有主犯和从犯之分,但不存在教唆犯和胁从犯。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达成价格同盟。他们可能协议哄抬投标价或故意压低投标报价,以排挤其他投标人、损害招标人利益。
在分段招标或多次招标中,投标人之间约定轮流以高价位中标。这样做可以保证招标人在质量和资金节约方面得到保证,但会对其他投标人造成损失。
投标人之间私下确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他们约定内定中标人以高价中标后,给予未中标的其他投标人一定的补偿费。这种行为使得投标者之间不存在竞争,招标人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节约和择优效果。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在经济法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包括法人、其他组织、个人以及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在从事市场活动时。串通招标投标行为同时具备以上法律特征,因此被我国和各国竞争法所禁止。
招标人在公开开标前,私下开启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并将有关情况泄露给未报送标书的特定投标人。或者协助特定投标人更改标价,撤换标书。这种行为违反了招标投标的程序,打破了投标文件的保密性,破坏了竞争的公正性。
招标人私下透露标底给特定的投标人,使其在投标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中标机会。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投标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公平竞争。
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人在投标时压低报价,中标后再给予投标人额外补偿。或者招标人与投标人约定,在公开投标时抬高标价,待其他投标人中标后给予该投标人一定补偿。这种行为使得中标者在招标投标前就已成定局,无竞争可言,严重损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利益。
招标人在评选标书时对不同投标人相同或类似的标书实行差别待遇。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评标过程失去公正性。
招标人在要求投标人澄清标书事项时,故意作引导性提问,促成该投标人中标。这种行为使得投标人改变了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违反了招标投标的公正原则。
招标人故意在资格预审或招标文件中设置某种障碍,意在排斥某些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限制了其他投标人的参与。
根据刑法第223条的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投标专用章是否属于公章范畴的法律问题。律师指出,如果投标专用章经过法定刻制程序并在相关部门备案,可认定为公章。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关于开标和评标的详细规定,包括开标过程、评标委员会的职责、保密要求等。
中标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评标报告的提交和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中标人的确定和中标标准、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合同的订立、履约保证金的提交、中标人的履约义务和禁止转让中标项目,以及分包的条件和责任等。文章强调了中标程序的规范性和法律效应,旨在确保招标过程
某工程建筑投标书范本的主要内容。建设单位在收到招标文件后,按照相关规定,考察现场并研究招标文件各项内容,愿意以特定价格承包工程的施工、竣工和保修。投标书中包括工期保证、履约保证金、投标有效期、合同约束以及投标保证金等相关内容。同时,提供了投标单位的基
2、本罪与贿赂罪牵连行为的认定在行为人犯串通投标罪的同时,往往可能牵连犯有贿赂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罪名,如投标人贿赂招标人许以特定经济利益,诱使其泄露标底,或者招标人接受贿赂,泄露标底等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