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通投标罪与串通投标违法行为的界限在于该行为的情节严重与否。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否则不以犯罪论。最高法院应当作出司法解释来确定何为情节严重。在认定情节严重与否时,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手段的恶劣程度、是否屡教不改、行为的结果及社会影响等因素。
在行为人犯串通投标罪的同时,往往可能涉及贿赂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罪名。例如,投标人贿赂招标人以获取特定经济利益,诱使其泄露标底;或者招标人接受贿赂,泄露标底等商业秘密。基于本罪的特点,往往可能出现涉及其他犯罪的情况。对于这种牵连犯罪行为,应当依法以一重罪处断,因为目前法律没有特别规定。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害了正常的招标、投标市场秩序,也侵害了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招标、投标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市场交易方式,其优越性在于优胜劣汰,使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其本身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倘若当事人通过串通投标的不正当手段排斥他人的正当竞争,就会使招标投标活动丧失其原有功能,进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的行为:
一是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的行为。这通常表现为投标人之间相互通气,彼此就投标报价形成书面或口头的协议、约定,或者就报价互相通报信息,以期避免相互竞争,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投标人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投标报价。
(2)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压低投标报价。
(3)投标人之间约定,在类似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低价位中标。
(4)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约定给没有中标或者弃标的其他投标人以“弃标补偿费”。这里,须区分这样几个概念:投标报价、标底和标价。所谓投标报价,是指投标人向招标人出示的愿意付出的交易商品或完成工作的价位。
投标专用章是否属于公章范畴的法律问题。律师指出,如果投标专用章经过法定刻制程序并在相关部门备案,可认定为公章。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关于开标和评标的详细规定,包括开标过程、评标委员会的职责、保密要求等。
中标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评标报告的提交和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中标人的确定和中标标准、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合同的订立、履约保证金的提交、中标人的履约义务和禁止转让中标项目,以及分包的条件和责任等。文章强调了中标程序的规范性和法律效应,旨在确保招标过程
某工程建筑投标书范本的主要内容。建设单位在收到招标文件后,按照相关规定,考察现场并研究招标文件各项内容,愿意以特定价格承包工程的施工、竣工和保修。投标书中包括工期保证、履约保证金、投标有效期、合同约束以及投标保证金等相关内容。同时,提供了投标单位的基
2、本罪与贿赂罪牵连行为的认定在行为人犯串通投标罪的同时,往往可能牵连犯有贿赂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罪名,如投标人贿赂招标人许以特定经济利益,诱使其泄露标底,或者招标人接受贿赂,泄露标底等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