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操纵招投标的关系工程”。
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介绍工程施工单位,背后指挥招投标机构操作,让某某单位“必须中标”,工作人员只得暗箱操作,使本不该中标的单位如愿以偿。既使资质、技术能够中标的单位担心不把握,通过工作让某领导帮忙、说话,也是程序的不公正不公平、有违招投标法的。
二是提前贿赂,把招投标当作欺世骗人的“挡箭牌”。
有的建筑企业重金开路,大肆行贿,行下春风望秋雨,使招投标过程成为自己中标的保护伞,“通过正常程序”达到个人目的。本应中标的单位,心知肚明、苦不堪言。
三是明招暗定“走程序”。
问题发生在业主自身。即业主方-明招标,暗定标。从程序上看,从送达标书到开标都是按照规定进行,按照投标单位得分高低排名,没什么不当之处,岂不知早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四是丢卒保车搞陪标。
有的资质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建筑企业,为了“合法中标”,除了挂靠资质和技术较高的企业参标外,还穿通竞标无望的单位作陪,这些陪标单位故意拉大预算造价,衬托“主角”,或故意使技术指标不得分甚至倒扣分。有的故意违反招标程序被淘汰或干脆自动弃权。可谓“忠心耿耿”。而这些陪标单位不过是为谋私利充当小丑而已。
敲诈勒索罪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指通过暴力、威胁手段迫使他人提供借款或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而串通投标罪则是投标者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或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在侵犯客体、行为表现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串通投标罪属于共同犯罪而非集体犯罪。串通投标行为需要两个以上主体实施,如果是单位之间的串通投标则构成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串通投标行为的表现。
投标保证金缴纳截止时间的规定以及退还的相关事宜。相关规定提到,投标保证金的缴纳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提交,可以提前递交但需合理,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示。关于退还方面,招标人在招标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返还,除非投标人存在违规行为。不同类型的招标项目对于投标保证金
一是应招不招,故意拆分,化整为零。将必须依法进行招标的项目分成几块,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为逃避招标披上了“合法”的外套。二是以邀请招标取代公开招标。把本应公开招标的项目,实际邀请招标,只邀请符合特定关系的建筑企业投标,限制、排斥其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