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招标投标 > 投标 > 招投标公证阶段性操作要点是什么

招投标公证阶段性操作要点是什么

时间:2024-11-0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448

法律咨询:招投标公证阶段性操作要点有哪些

在招投标公证的不同阶段,操作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受理阶段

在受理阶段,应重点审查招标的主体资格和招标文件的真实合法性。

开标阶段

在开标阶段,重点审查投标书的有效性,对不符合有效标书条件的投标书要明确宣布无效的原因。

评标和决标阶段

在评标和决标阶段,重点应是监督是否按事先确定的原则、标准进行,真正体现公正、平等、诚实信用和择优中标的原则。

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

评标委员会的组建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相关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专家应当具有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由招标人从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内确定。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

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评标的保密和干预禁止

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澄清和说明

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是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评标标准和方法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特定招标项目的评标有特别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

中标人的条件

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2. 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否决所有投标

评标委员会经评审,认为所有投标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可以否决所有投标。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法律重新招标。

谈判禁止

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职责

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中标结果通知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敲诈勒索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

    敲诈勒索罪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指通过暴力、威胁手段迫使他人提供借款或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而串通投标罪则是投标者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或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在侵犯客体、行为表现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 招标与投标的法律要求和条件

    招标与投标过程中的法律要求和条件。招标方需明确所有采购要求和条件,而投标方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写投标文件,对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投标文件的处理包括废标认定、重大偏差的认定、投标文件的修改和撤消、投标有效期、投标截止时间和送达要求等。投标人在整

  • 招投标投诉处理的复杂性及恶意投诉的特征

    招投标投诉处理的复杂性以及恶意投诉的特征。随着招投标工作的发展,投诉事件不断上升,恶意投诉的特征日益明显,包括未按规定投诉、捏造事实投诉等。同时,投诉处理也面临多样化形式、信息不完整、程序不规范等难点。因此,建立公平高效的招投标环境,规范投诉流程,处

  •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串通投标罪属于共同犯罪而非集体犯罪。串通投标行为需要两个以上主体实施,如果是单位之间的串通投标则构成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串通投标行为的表现。

  • 投标保证金缴纳截止时间的规定
  • 交通项目未招标的处理方式
  • 组建评标委员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