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垄断行为 > 自然垄断经营是什么意思

自然垄断经营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742
经营,是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也有许多人在进行着相应的经营活动,以此来取得利益,但是在经营业也是有许多的法律规范进行约束,那么自然垄断经营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悉心为您整理了以下资料,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吧。

自然垄断经营是什么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第一,垄断性。

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都是规模经济较明显的行业,即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譬如,煤气公司要输送煤气,就必须铺设管道,而铺设管道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一旦铺设完毕,向管道泵注入更多的煤气则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以至于边际成本趋向于零。同时,自然垄断行业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即资金一旦投入就难以在短时期内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势必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

第二,公益性。

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它所提供的私人边际效用(MPB)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用(MSB)。如**产业所提供的效用,就不仅仅为电力消费者所享有,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不可选择性。

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是唯一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服务具有不可选择性。要么接受经营者确定的交易条件,要么就不与其发生交易关系。

由自然垄断产品的定义可知,自然垄断产品的边界取决于对自然垄断业务的界定。由于对“自然垄断”性质认识的不同,人们对自然垄断业务静态边界的界定存在较大争议。以电力产品为例,有学者认为,电力输送(包括电力配送与分销业务)是自然垄断性业务,而电力生产(发电)则是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因此主张把这两大类业务活动进行分割,电力输送业务由单个公共企业或被规制的私人企业承担,电力生产业务则由多家私人企业竞争性经营。而另一些学者对电力分销是否是自然垄断业务提出了质疑,他们通过对美国电力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多个城市中有两个电力公司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竞争性地提供电力分销服务,其结果是提高了生产和分配效率。因此,他们认为电力分销并不一定是自然垄断性业务。对自然垄断业务范围的争论同样也存在于电信、煤气、自来水和铁路运输等其它自然垄断产品中。但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学者认为,这些产品的输送网络业务属于自然垄断性业务范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包括其概念、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外国合营者提供资金、技术等为报酬的合作形式,建立在契约基础上,是过渡到股权式合营企业的预备阶段。与合资经营企业相比,它们在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利润分配、风险承担、经营

  • 免责条款的规制方式

    免责条款的规制方式。首先介绍了免责条款的概念和存在的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免责条款的法律规制方式,包括立法限制和司法控制两个方面。文章指出,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平衡企业合理权益,建立科学公正的规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强调,合理规制

  • 垄断行为的分类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 是否能够拿到工资

    试用期工资结算的相关法律规定。试用期无论时间长短,员工都有权利获得工资,企业不结清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试用期辞职需提前3天通知单位。工资结算日有明确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时应一次付清工资。文章还介绍了日工资计算方法和制度工作日、制度计薪日的概念。

  •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
  • 垄断价格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 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是并购重组概念吗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