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价格垄断行为的处罚包括以下几种:
根据违法所得的数量,可以对违法者进行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从轻处罚:如果违法所得不超过原始违法所得的1.5倍,则可以对违法者处以1.5倍以下的罚款。
从重处罚:如果违法所得超过原始违法所得的2.5倍,但不超过5倍,则可以对违法者处以2.5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如果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可以对违法者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较重,则可以对违法者处以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从轻处罚:对于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违法者是个人经营者,可以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违法者是行业协会或其他单位,可以处以12万元以下的罚款。
从重处罚:对于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违法者是个人经营者,可以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违法者是行业协会或其他单位,可以处以2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情节严重的价格垄断行为,可以责令违法者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价格垄断行为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决议或协调等方式,共同操纵价格,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
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向经销商提供商品时,强制限定其转售价格,以控制市场竞争。
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垄断市场,获取超过正常竞争水平的利润。
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以排挤、损害竞争对手为目的,采取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或通过回扣、补贴、赠送等手段变相降低商品市场销售价,使其低于商品自身成本。
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对条件相同的交易对象在交易价格上实行差别待遇,以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我国反垄断法颁布后,设立了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三家机构,分别负责执行反垄断法。
国家商务部享有反垄断执法权,其主要依据是2006年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商务部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具有审查权,包括反垄断审查。商务部执行反垄断法的下属机构是“反垄断调查办公室”,并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反垄断申报指南》。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享有反垄断执法权,其依据是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规范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某些限制竞争行为,如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负责反垄断执法活动,主要集中在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方面,还有权监管不涉及价格问题的垄断协议。
国家发改委享有反垄断执法权,其主要依据是我国1997年颁布的《价格法》。根据该法,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价格司负责执行反垄断法,主要禁止价格卡特尔和涉及价格的其他垄断行为。国家发改委曾于2003年发布过《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依法查处过一些串通价格的行为。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数量众多、互不依存、产品存在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以及可以形成产品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均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产品差异使得厂商之间存在竞争可能性。同时,行业内的厂商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这些团体内部产品差异较小
行政垄断行为的界定问题,指出在立法中并没有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一般性界定,学者对此存在多种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认定。文章还指出不当行政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认定问题,适合通过行政复议和其他软监督来实现约束和纠正。真正的民主内部监督机制
反垄断法中的三个基本规则:本身违法规则、合理规则和除外规则。本身违法规则关注垄断行为的恶意,不考虑实际效果,对于固定价格等典型垄断行为可以直接认定为违法。合理规则则侧重于衡量限制竞争的正负效果,考虑行为是否利大于弊。除外规则包括例外与豁免,适用于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