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殊产品或服务的专营、专卖行为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一种表现是特殊产品或服务的专营、专卖行为,例如邮政局的邮政专营行为、烟草专卖局的烟草专卖行为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变化。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如《邮政法》、《烟草专卖法》等,来解决。2. 行政性控股公司的设立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二种表现是国务院各部委机构改革后设立的行政性控股公司。这类公司的设立具有历史特殊性。经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后,这些公司应尽快进行改革,要么成为行业协会,成为真正的民间组织,要么成为真正的集团控股公司,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3. 传统国有公司的设立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三种表现是国务院各部委设立的传统国有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具有特定的经营范围,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垄断经营的法律依据,大部分这些公司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只要这些公司不利用行政权力参与市场竞争,就应允许它们继续存在。4. 地方权力机关限制竞争行为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四种表现是地方权力机关为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某些产业或企业发展而利用红头文件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或阻止本地企业实行跨区域联合的行为。针对这类现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已明确规定,今后只要行政机关根据该法对地方部门限制竞争行为进行处理,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5.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为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五种表现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特有经济现象。由于国务院将主要国有公司归并后统一交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国资委拥有资产调拨、企业撤并、人事安排等一系列重大权利。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为视为一种行政垄断似乎有些牵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资人,当然可以行使股东的一切权利。但如果不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权利加以限制,可能会出现新的行政性公司,破坏市场竞争秩序。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制定《国有资产法》,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地位,削弱其调拨国有企业资产的权利,使其成为一个纯粹的监事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范围内,依法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国际公司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税收筹划。国际公司是在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垄断性企业组织。它们利用现代交通运输和电讯设备,实现国际化生产和销售,以获取高额利润。同时,国际公司也会通过调整内部交易价格等方式
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及其适用范围,包括价格垄断行为的定义和类型,特殊行业的经营者责任,以及禁止的价格垄断协议等。同时强调了行业协会不得从事排除、限制价格竞争的行为,并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从事价格垄断行为。摘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特征。行政性垄断是一种经济垄断,主要特点是行政权力超出范围并用于市场关系中,实施者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政垄断通过行政手段影响经济竞争活动,对竞争过程和结果产生扭曲和破坏。其特征还包括人为设置市场壁垒、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诱发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二者虽在表面上看似存在冲突,但实际上追求的是相同的社会目标,即社会财富的增加。微软垄断案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问题的思考。知识产权的取得意味着权利人取得了一种垄断地位,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