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殊产品或服务的专营、专卖行为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一种表现是特殊产品或服务的专营、专卖行为,例如邮政局的邮政专营行为、烟草专卖局的烟草专卖行为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变化。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如《邮政法》、《烟草专卖法》等,来解决。2. 行政性控股公司的设立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二种表现是国务院各部委机构改革后设立的行政性控股公司。这类公司的设立具有历史特殊性。经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后,这些公司应尽快进行改革,要么成为行业协会,成为真正的民间组织,要么成为真正的集团控股公司,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3. 传统国有公司的设立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三种表现是国务院各部委设立的传统国有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具有特定的经营范围,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垄断经营的法律依据,大部分这些公司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只要这些公司不利用行政权力参与市场竞争,就应允许它们继续存在。4. 地方权力机关限制竞争行为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四种表现是地方权力机关为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某些产业或企业发展而利用红头文件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或阻止本地企业实行跨区域联合的行为。针对这类现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已明确规定,今后只要行政机关根据该法对地方部门限制竞争行为进行处理,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5.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为
政府机关合法垄断的第五种表现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特有经济现象。由于国务院将主要国有公司归并后统一交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国资委拥有资产调拨、企业撤并、人事安排等一系列重大权利。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为视为一种行政垄断似乎有些牵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资人,当然可以行使股东的一切权利。但如果不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权利加以限制,可能会出现新的行政性公司,破坏市场竞争秩序。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制定《国有资产法》,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地位,削弱其调拨国有企业资产的权利,使其成为一个纯粹的监事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范围内,依法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反垄断机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程序。首先介绍了调查的启动,包括反垄断执法机构和私人主体都有权启动调查,并对举报的保密措施进行了说明。接着详述了调查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进入场所检查、询问有关人员、查阅复制资料、查扣证据和查询经营者账
无形资产拍卖的五个要素,包括垄断性、稀缺性、获利性、保留价和买方市场。垄断性和稀缺性影响无形资产的市场竞争力,获利性是竞买人的重要动机之一。合理制定保留价并进行买方市场调查对拍卖成功至关重要。
无形资产的定义、特征和内容。无形资产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具有非实体性、垄断性、不确定性、共享性和高效性等特点。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类型。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可以增强企业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区别,包括概念、主导因素、经济运行、产品必须性等方面的不同。行政垄断的危害包括破坏市场竞争、制约整体社会福利提高、破坏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以及容易导致腐败。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和垄断协议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