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包括劳动者工作内容、岗位、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等内容。如果劳动合同没有明确岗位信息,则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应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同时,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如实说明。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三种: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双方当事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约定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中应约定工作数量、质量和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等内容。双方可以约定较宽泛的岗位概念,也可以签订短期岗位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此外,还可以约定变更岗位条款的条件等。
劳动合同中可约定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规定,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女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措施与制度,以及为不同岗位劳动者提供的必要条件等。
劳动合同中可约定劳动者的标准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数额、支付时间和方式等。
劳动合同中应将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约定进来,可以将内部规章制度印制成册作为合同附件,并进行简要约定。
劳动合同中应约定终止合同的条件,特别是在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不得将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约定为终止合同的条件,以避免出现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劳动合同中可约定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和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时应考虑职工一方的承受能力,避免不公平情况的发生。此处的违约是指违反劳动合同程度严重,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如职工违约离职或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责任:
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所得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以及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处以赔偿金。
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规定,或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的,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业整顿。
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给劳动者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导致发生重大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延长劳动时间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试用期降薪的违法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降低员工薪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低于最低标准。用人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此外,辞退员工时也需注意告知录用条件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时,特定情形下应延长或按工伤保险规定执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