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资料规定保留几年
时间:2024-10-15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合同解除资料保存期限规定
一、单位对已经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的保存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需要保存两年备查。
二、用人单位行使即时解除权的许可性条件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行使即时解除权的许可性条件限于劳动者具备以下六种情形之一:(一) 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案例:张小姐在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规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合同明确双方在试用期内都有权随时解除合同。试用期间,张小姐的工资较低且工作辛苦,然而,快要结束试用期时,领导突然告诉她,由于她在试用期表现不理想,明天就不要来了,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更合适的人选。误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无需提供理由即可随时解除合同。通过对比《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和第39条规定的“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条款,我们可以发现劳动者确实具有这样的权利,而用人单位却没有——用人单位需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对此,许多用人单位提出质疑:这是不平等的条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为劳动者在入职前几乎不可能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而在工作后发现不适应时应有进一步选择的权利。而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有明确的职位描述,在试用期内发现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并能够提供证明时,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劳动法通过这种“形式上的不平等”来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对于员工是否合格,应以法定的最低就业年龄和招聘时规定的文化、技术、身体、品质等条件为准。不合格包括完全不具备录用条件和部分不具备录用条件,但必须由用人单位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明。此外,是否处于试用期应以劳动合同为准。如果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超出法定最长时间,则以法定最长期限为准。如果试用期满后仍未办理劳动者转正手续,则不能认为仍处于试用期,即不能以试用不合格为由解雇劳动者。建议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问题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在进行人才招聘之前,根据招聘职位的要求制定完整且操作性强的录用条件。2) 对处于试用期的员工,要随时按照录用条件进行考察。3) 发现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时,要及时获取能证明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4) 如果想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要在试用期内解除,否则,过了试用期就无法依据该条款解除合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可以要求双倍工资吗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是否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离职后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同时,员工若同时签订两份劳动合同,将面临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风险以及可能的经济损失赔偿。
-
工伤员工被单位违法辞退的法律处理方式
工伤员工被单位违法辞退的法律处理方式。在工伤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工伤员工的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同时,用人单位在工伤治疗期间擅自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属于违
-
延长医疗期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延长医疗期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指出用人单位在医疗期内解雇劳动者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同时,用人单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患职业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等。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及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及程序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及程序。用人单位可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规章制度、失职营私舞弊等。解除程序包括说明解除合同理由、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等。同时,企业需明确公示岗位录用条件,否则不能随意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
-
签订三年合同被公司裁员后的赔偿问题
-
公司劝退是否有补偿?
-
哄抢他人财物的法律定性及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