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解析
时间:2024-01-0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从狭义上讲,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都已经完全履行,且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未提出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广义的劳动合同终止包括劳动合同的解除。那么狭义的劳动合同终止有哪些条件,手心律师网小编马上为您介绍。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劳动合同将自行终止。
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劳动合同可以在特定条件出现时终止。例如,如果职工与企业在劳动合同订立时约定,经所在单位同意,职工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如果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录取,职工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即随之终止。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职工一旦考取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他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就即行终止。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过去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作上述约定,职工考取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后,可以与企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基于法律事实的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还可以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终止。以下是能够引起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事实主要有:1. 劳动者死亡:如果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因死亡而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将终止。2. 企业撤销:如果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被撤销,职工由劳动主管部门另作分配,企业与职工原订立的劳动合同将终止。3. 企业破产:如果企业依据《破产法(试行)》的规定宣告破产,表明企业已无法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其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将终止。4. 违法招工:如果用人单位在招工时违反法律、法规,徇私舞弊,非法招收职工,一经发现,必须进行清退,随之单位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将终止。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双方当事人不得随意终止劳动合同,只有在劳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当事人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根据不同的情况,劳动合同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或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终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时,特定情形下应延长或按工伤保险规定执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解除劳动合同、
-
合同到期公司未续签是否视为续签
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的情况下是否视为续签的问题。根据劳动部的相关规定,因用人单位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应视为续签。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劳动合同续订、终止以及不续签时的经济补偿问题,详细说明了不同情况下的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
劳动合同解除协议
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双方同意于指定日期解除劳动合同,乙方需办理交接手续并保证离职后遵守保密约定。甲方将支付补偿金,乙方需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义务。违反协议约定将支付违约金。本协议于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
工程劳务合同家属终止有效性问题
工程劳务合同终止时签署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的有效性,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有效性问题。同时介绍了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规定,包括补偿金的支付年限和月工资的定义等。
-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
-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
-
辞退裁员补偿金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