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解析
时间:2024-01-03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从狭义上讲,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都已经完全履行,且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未提出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广义的劳动合同终止包括劳动合同的解除。那么狭义的劳动合同终止有哪些条件,手心律师网小编马上为您介绍。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劳动合同将自行终止。
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劳动合同可以在特定条件出现时终止。例如,如果职工与企业在劳动合同订立时约定,经所在单位同意,职工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如果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录取,职工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即随之终止。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职工一旦考取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他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就即行终止。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过去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作上述约定,职工考取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后,可以与企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基于法律事实的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还可以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终止。以下是能够引起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事实主要有:1. 劳动者死亡:如果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因死亡而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将终止。2. 企业撤销:如果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被撤销,职工由劳动主管部门另作分配,企业与职工原订立的劳动合同将终止。3. 企业破产:如果企业依据《破产法(试行)》的规定宣告破产,表明企业已无法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其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将终止。4. 违法招工:如果用人单位在招工时违反法律、法规,徇私舞弊,非法招收职工,一经发现,必须进行清退,随之单位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将终止。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双方当事人不得随意终止劳动合同,只有在劳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当事人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根据不同的情况,劳动合同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或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终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情介绍
徐先生与某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争议。徐先生完成了德国一年的专业培训后,不愿再与企业续约,而企业则认为根据培训协议,徐先生应履行为期十年的服务期。争议焦点在于劳动合同期限是三年还是十年。根据《劳动法》和《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劳动合同期满即行终止
-
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计算方法
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计算方法。根据工作年限和月工资计算经济补偿,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则按三倍数额支付,但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明确月工资的定义为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隐患和风险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产生的法律隐患和风险。包括用人单位需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员工失业损失赔偿问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问题、试用期不合格员工的处理、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单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需承担的责任
-
辞退裁员补偿金怎么算
辞退裁员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和影响因素。补偿金计算主要依据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并考虑工作年限。在事业单位,辞退补偿还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补偿金额因地区法律法规差异和具体情况而异,发达地区补偿标
-
商务合同的范本和格式
-
双方对解除劳动合同本身有争议该如何处理
-
公司口头辞退有法律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