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补偿金是指在用人单位合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应向劳动者支付的一定金额。而经济赔偿金则是针对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具有惩罚性质。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已向劳动者支付了赔偿金,那么就不需要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包括: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已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那么就不需要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从用工之日起计算。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
公司面临解散时如何处理员工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公司需设立清算机构,与员工签署终止劳动协议并支付薪资、加班费和经济赔偿金等。遇到特殊情况如资不抵债或破产,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公司解散后,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具体数额根据员工薪资水平和为公司服务年限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或符合法定解除条件时,应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支付经济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相关法律依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