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
时间:2023-11-16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与民事合同不一样,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关于劳动权利义务的合同,双方当事人是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来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的。那么,应当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
合同法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应按照规定办理。
劳动合同法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下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一)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迫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二)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的情况,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其效力。
劳动合同的签订要求
根据《劳动法》第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此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应遵循以下原则:1.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不存在主从关系或依附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完全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合同内容应经双方协商一致,不允许一方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另一方,双方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2. 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主体合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用人单位一方应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能够独立承担劳动法律责任的经济组织。劳动者一方必须是具有劳动行为能力、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内容合法:劳动合同的规定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终止条件、建约责任等,不得违反国家制定的强制性劳动标准,如最高工时限制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等。- 形式合法:根据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因此,有效的劳动合同应是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必须符合以上原则才具有法律效力。不符合上述原则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被视为无效劳动合同。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于问题的意见》第二十七条规定,无效劳动合同是指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用他人的名字购房会有什么问题
借名购房存在的两个问题。首先是合同的效力问题,借名购房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政府推出安居房等是为了改善特定人群的居住条件,如果借名购房合同有效,则会使不符合条件的人购买这些房产,违背了政府初衷。其次是房屋买卖的风险问题,包括名义买房人反悔和房产
-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担保合同的定义与作用,涉及反担保中的第三方担保人身份和资产抵押问题。担保合同是确保债权人利益的有效手段,其效力认定要考虑主合同是否有效及担保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否合法妥当。第三方反担保人并不限于借款人自己,任何具备担保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反担保人。
-
购买小产权房遇到拆迁的法律问题
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和处理原则,以及遇到拆迁时的法律问题。小产权房不能向非本集体成员转让或出售,买卖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具体情况。合同无效后,买受人需返还房屋,出卖人补偿买受人添附部分价值。拆迁时,购房人非合法产权人,无法获得产权拆迁补偿,但可通
-
劳动合同解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规定。劳动者可在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立即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可协商一致解除。对于非过错解雇和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涉及违法行为的解雇,用人
-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目的
-
劳动合同解除协议
-
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