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是一种合同,可以适用一般合同法的法律适用原则,无需特别规定。然而,许多国家的仲裁立法,如中国的1994年仲裁法,没有明确规定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导致一些法院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无法确定适用的准据法或将其作为竞争管辖权的借口。近年来,中国最高法院已经开始将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是一个进步,但仍然不够。未来的仲裁法应该规定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或者在没有选择时,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此外,应该像瑞士一样采用“尽量使其有效原则”,为仲裁协议规定多个可适用的准据法,以尽可能实现当事人的仲裁意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也采纳了这一做法。
我患有骨质增生,被公司强制解除合同后,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我向仲裁委员会上诉,但他们欺骗我,直到企业破产后我才意识到被骗。我再次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但他们拒绝受理,要求我向法院起诉。请问我该如何维护我的赔偿权益?谢谢。
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团体,其受理案件的管辖权来自双方的协议,没有协议就无权受理。
有时候采用仲裁也无法强制公司出面与你协商解决,仲裁委员会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仲裁机构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
根据第一条,仲裁庭可以根据双方约定或者仲裁庭指定的鉴定部门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当事人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根据第二条,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当事人有权质证。
根据第三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仲裁委员会应当将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根据第四条,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根据第五条,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录在笔录中。如果当事人或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记录有遗漏或差错,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根据第六条,当事人在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后,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根据第七条,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
根据第八条,在作出裁决前,仲裁庭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时,仲裁庭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时,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根据第九条,调解达成协议时,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根据第十条,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然后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根据第十一条,裁决应当根据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录在笔录中。如果仲裁庭无法形成多数意见,裁决应当根据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根据第十一条,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如果当事人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可以不写。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包括合同失效、争议处理和赔偿权利等。同时,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如单方违约和双方违约的处理、正当目的和自我保护、交易成本和市场秩序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和附随义务以及不适当履行的情况。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赔偿金要求。如果单位违法解除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赔偿金。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结清所有报酬和补偿金。赔偿金计算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而定。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不属于工资范围的一些费用。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