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等20人为被告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员,双方约定工资按月现金支付。然而,在2008年5月后,该公司工程项目亏损,导致工程款未回笼,公司陷入困境,拖欠李某等20人工资长达6个月之久。
李某等20人多次催讨后,该公司提出一项条件,即李某等20人同意拖欠工资的50%在工程款回笼后支付,公司将先从银行贷款支付拖欠工资的50%。为了能够先领取50%的工资,每个人签订了一份“同意公司延迟支付工资”的同意书,并且同意书中明确表示不追究公司的任何法律责任。
关于延迟支付工资的同意书是否有效,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1. 一种意见认为,该同意书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一种有效的民事行为,符合劳动法规定,属于双方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方式。如果支持李某等20人的请求,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2. 另一种意见认为,该同意书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应当被认定为无效。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一般被视为无效。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这是一项强制性规定。强制性规定是指不以当事人意愿为转移、不能通过约定排除或变更的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行为一般被视为无效。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的民事行为也被视为无效。
在本案中,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因此,该延迟支付工资的同意书应当被认定为无效,支持李某等20人的诉讼请求。
本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深刻的启示。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经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获得员工的认可和信任。劳动者在遇到用人单位侵犯自身合法权益时,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违反公司规定被辞退是否有经济补偿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因违反公司制度被解除劳动合同,无权要求经济补偿。但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本文还介绍了老板拖欠工资的维权方法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的使用注意
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导致员工离职的情况。文中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详细描述了离职证明的撰写方式和相关法律规定。离职证明中包括了员工的个人信息、职务、离职原因、在职表现等内容,并强调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遵守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规定。劳动者可在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立即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可协商一致解除。对于非过错解雇和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涉及违法行为的解雇,用人
甲方与乙方因各种原因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内容。协议中明确了双方同意自某年某月某日起解除劳动关系,甲方需支付乙方工资、社保、公积金及经济补偿金等责任。协议还规定了乙方办理离职手续的时间,以及乙方放弃其他诉求的声明。最后,协议生效时间及相关法律效应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