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面临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有多种途径来行使留置权,但需要注意的是,拖欠工资与留置权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牵连关系。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部门举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并要求用人单位给予50%至100%的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补偿。
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请求干预并查处用人单位的拖欠行为。
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以解决拖欠工资的争议。
除了寻求相关部门的救济外,劳动者还可以选择主动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根据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还需要按照法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解除合同,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寻求帮助。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下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这种行为超过了《**省工资支付规定》规定的支付期限,延期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无故拖欠工资是不合法的。如果双方有合同,被拖欠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将对方告上法庭,但需要注意采取合法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能采取绑架或威胁等非法手段。
根据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对于“无故”拖欠工资作了排除性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没有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情况不属于“无故拖欠”。此外,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经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以暂时过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由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除上述情况外,其他情况下的拖欠工资均属于“无故拖欠”。
加工承揽合同中的留置权行使问题。文章介绍了加工承揽合同的定义及承揽人和定作人的义务,阐述了在定作人未支付报酬时,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并详细说明了留置权的限制和相关法律依据。
债权人行使留置权的前提。首先,债权人必须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但并不包括仅持有家中器具的情况和债务人占有留置物的情况。其次,行使留置权的前提还包括债权已届清偿期,但也存在债务人无支付能力的情况例外。最后,债权人占有的动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有牵连关系,即
留置物的价格确定方式,以及留置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在行使留置权时,应参考市场价格为留置物定价,并遵循担保法规定确定债务履行期限。留置物范围包括主物、从物、孳息和代位物等。留置权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其效力及于留置物的代位物,如因留置物灭失所得的赔偿金。
可能发生留置权的多种情况。包括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保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财产租赁合同以及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在这些合同中,当一方未履行其义务,如支付报酬或费用,另一方有权行使留置权,对对方的财产进行留置、折价或变卖以追偿费用。但在行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