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是劳动关系中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两个不同概念。
保密义务是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中的附加义务,不论是否签订保密协议,劳动者都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保密义务要求保密者不得泄露商业秘密,其重点在于禁止“说”出商业秘密。
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仅限于保守商业秘密,不限制劳动者的就业权。
保密义务的期限较长,只要商业秘密存在,劳动者的保密义务就存在。
竞业限制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产生的义务,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劳动者无需承担竞业限制义务。
竞业限制要求劳动者不得在竞争单位任职或自营竞争业务,其重点在于禁止“做”相同或类似的工作。
竞业限制不仅限制劳动者泄密,还限制劳动者的就业,给劳动者带来更多负担。
竞业限制的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两年。
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保密协议是指用人单位与知悉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签订的协议,要求劳动者保守商业秘密。
保密协议应以书面形式签订,并包含以下主要条款:保密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协议期限、违约责任。
劳动者在保密协议有效期内,需严格遵守企业保密制度,防止泄露商业秘密,不得向他人泄露商业秘密,未经用人单位书面同意,不得使用商业秘密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不得利用商业秘密进行新的研究和开发。
竞业限制协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在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任职,或自己开业从事同类产品的书面协议。
竞业限制是保密的手段,通过订立竞业限制协议,可以减少和限制商业秘密被泄露的可能性。
订立竞业限制协议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在劳动关系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明确区分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一案。黄某退股后仍从事物流经营业务,导致张某经济损失。经过庭审,法院判决黄某赔偿张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8万余元。竞业禁止义务指禁止相关人员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的业务或成立同类企业。黄某未遵守协议约定,违反了竞业禁止条款。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在提出竞业限制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竞业限制协议和履行情况等证据。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时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并遵守竞业禁止期限规定,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原告与被告之间劳动纠纷的仲裁裁决。裁定书中涉及了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竟业禁止条款的有效性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以及违约金的裁定等内容。仲裁委员会认为《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判定协议中的部分条款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一般而言保护商业秘密的责任是无期限的,即劳动者在与公司签订保护商业秘密协议后就有义务终身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时在离开公司后也得继续为其保密知道该商业秘密完全被公开或者被认定为不在是商业秘密后劳动者才可以不遵守相应的规定